“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或者“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和美洲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中国开始纪念“妇女节”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七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关注到妇女问题,在中共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提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一后来一以贯之的妇女运动指导方针。1924年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妇女节”活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确定每年的3月8日为我国的“妇女节”。
馆藏档案关于“妇女节”的故事
建国初期 “妇女节”主旨——提高女性觉悟
陕西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有不少关于“妇女节”纪念活动的记载,归纳总结后发现,每个年代主旨都有一定的变化。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陕西省关于“妇女节”纪念活动的文件显示,这一时期主要以开化女性思想,提高女性觉悟为目标。以1956年《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通知》这份文件为例,其中提到了,要向全省妇女进行一次广泛的、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全省妇女主动地、积极地、热情地、勇敢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文件还显示,那时的宣传方式除了墙报和黑板报,还有为妇女专门放映的幻灯片, 以及在新华书店开设的读物专栏,还在工商联、供销社、青年团、文教部门分别召开小商小贩、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家属、家庭妇女、女学生、女干部等参加的座谈会,在各界妇女里选出模范人物,共同解放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同奋斗。1966年的《纪念“三八”妇女节的通知》则颇有年代感地提出要以大庆、大寨妇女为榜样,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全国十个单位还联合隆重举办了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五十周年广播大会,要求各单位、各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大家收听广播,并组织妇女讨论,形成“比、学、赶、帮”竞赛运动,迅速掀起争做“红、勤、巧、俭”的社会主义劳动妇女的热潮。
改革开放 “妇女节”主旨——维护女性权益
改革开放后,纪念“妇女节”的主旨渐渐转向维护女性权益。1982年的纪念通知中提到,各行各业的妇女要学习“女排”艰苦奋斗、为革命拼搏的精神,创一流业绩,为国争光。轻纺、商业、服务行业,女职工是第一生产力,要有主人翁精神,战斗在农业战线上的女社员要学科学、用科学,发挥女性心灵手巧的特长,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要精心培育下一代,把儿童、少年工作做得更好。要建立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包办、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由,伉俪间要在革命中建立感情。1996年的纪念“妇女节”开展活动总结中,更是提到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其中强调了妇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的半边天作用,同时还提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60年代后,对“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的评选与表彰活动,更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女劳模”为象征的“新中国妇女”形象赋予了更明确的性别属性。每年“三八红旗手”先进代表逐年增加,女权越来越得到彰显,中国妇女更加昂首挺胸,大展拳脚。
21世纪 “妇女节”主旨——发挥女性作用
进入21世纪,“妇女节”大力宣传妇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宣传她们的进步与成就,宣传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妇女典型。经过多年的努力,妇女地位大幅提高,自尊、自爱、自信的女性开始自主地发挥着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特有的作用。
一些为女性打造的项目也频频启动,此外妇女们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将女性的柔美、坚韧等优秀品格最大限度地展示给这个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增添了美丽的一笔。
2021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是“女性领导力”,这将女性的“刚柔并济”又赋予了新的高度。
新时代要求广大妇女要自觉践行伟大思想、与新时代同行,矢志追求伟大梦想、为新目标奋斗,踊跃投身伟大事业、在新征程建功,大力弘扬伟大精神、做新时代新女性,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的未来铸就半边天新的辉煌。
权益、地位的提升迫使每一位现代女性肩上的担子更重,做一个“双商”在线、善于利用女性特点追求生命高度的女性,是每一位今天过节女神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