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建党100年】“赶考”路上难以忘记的启示

    作者:张静 发布:2021-04-04( 浏览 1916 人次)

    1644年,中国农历甲申年,明朝和李自成新建立的大顺王朝在这一年同时覆灭。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发表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思考明朝灭亡的原因,认为“内部已腐败不堪”,指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胜利以后,骄傲、腐化、失去人心,走向失败。

    此文一经问世即在文坛和政坛引起巨大震动,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深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收阅该文后同样受到刻骨铭心般的触动。11月21日,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并提醒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提出了胜利后怎么办的问题,告诫全党“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认为这是“进京赶考”,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些“李自成式”的共产党人,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全国开展“三反”运动(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在对待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高级干部案件态度上,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更多的干部。此案件的果断处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而且几十年之后,人们依然记忆犹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提“赶考”命题,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继往开来,温故知新。当时光来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开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更加需要秉持“赶考”心态、发扬“赶考”作风,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深刻警示,谨遵习近平总书记“赶考”的告诫,积极面对新考验,答好时代大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