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孕育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的五四精神,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的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陕甘宁边区青年工作
在我党的历史上,党一贯注重青年工作。陕甘宁边区时期,党的领导人强调,要加强青年工作,要注重青年干部的政治觉悟、革命知识的培养,因为青年干部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也是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以延续的中坚力量。
陕甘宁边区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延安时期不可忽视的一股先进力量,对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不可磨灭的功绩。陕甘宁边区青年运动有着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陕北就建立了共青团、青年社、学生会等革命团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共青团组织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党中央到达陕北后,由于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变化,边区青年运动的领导机关先后经历了由共青团到青救会、青联、再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重大变革。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把陕甘宁根据地划分为两省三特区,团中央(当时叫少共中央局)即相应建立了少共陕北省委、少共陕甘省委、少共关中特委、少共三边特委和少共神府特委,红军西征时又成立了少共陕甘宁省委。少共陕甘宁省委在协助党巩固发展新苏区、扩大红军、支援战争、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6年11月,党中央决定改造共青团,要求把青年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青团变为非党的广大青年群众的统一战线组织。1937年4月初,陕甘宁省青年救国代表大会结束,省青救会正式成立。1937年4月12日至17日,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会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陕北省、陕甘宁省、关中特区、西安及其他省区的342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洛甫、周恩来、朱德、博古等出席大会并分别讲了话,希望青年团结起来为国共合作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大会确定青救会的中心任务是“一切为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而奋斗。”(点击往期内容,了解“青救会”:【档案故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中国青年应了解的一个“时代名词”)
抗战胜利前夕,青救会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青年通过抗战的锻炼,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分子大批踊现,一般的青年群众团体已经不能满足青年进步的需要,致使青救会组织痪散,工作处于消沉状态。在党的“七大”期间,边区青救会、边区学联和西北青救会等团体联合发起建立了解放区青联筹委会。1946年初,边区青救会改为边区青年联合会,并制定了新时期边区青运工作方案,同年3月2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批转了边区青联的青运工作方案,要求地、县党委配备青年干部,建立各级青联组织。同年4月20日,边区青救会召开执委扩大会议,总结边区青年在八年抗战中的经验和作用,提出了今后青年工作的任务。为适应边区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需要,继续发挥边区青年在解放战争和边区建设中的模范作用,会议正式决定将边区青救会改为边区各界青年联合会(简称边区青联),成为解放区青联筹委会中的一支骨干力量。边区青联成立后,各分区、县青联也相继建立,为动员边区青年参加生产、发展教育、参军参战、投入土改等,边区青联从提高边区青年的思想觉悟、文化层次,解决边区青年的实际需求,丰富边区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入手,培养了一批进步的边区青年,也为边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试建工作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5月,青年团边区筹委会成立后,边区青联工作重点转入团结全体青年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
1946年9月,中央青委和边区青联在延安和绥德开始了试点建团工作,1947年初根据西北局的指示,扩大了边区建团的范围,到1948年5月延安恢复后,边区建团工作随着整个形势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团员达4906人,从事建团工作的专职干部增加到162人,迫切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另一方面,西北局1948年5月发出《关于目前青年工作的指示》,要求建团工作和广泛的青年运动相结合,在老区团员青年中开展以学习、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新区发动农村青年参加剿匪、反霸、土改、生产,并以城镇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为中心,为解放全西北培养输送大批青年干部。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正式决定在全国普遍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时,青年团在陕甘宁边区60%的区、33%的乡普遍建立,团员总数发展到10063人,支部412个,建团工作的干部344人。至此,建立青年团在陕甘宁边区的正式机构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3月11日到19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陕甘宁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到会代表108人。1949年9月,青年团西北工委成立,领导西北地区建团工作。1950年初,陕西全境解放,西北各省团组织相继建立。1950年4月,青年团陕西省工作委员会成立,团西北工委决定取消团陕北区委,原辖的各团地(工)委统一划归团陕西省工委领导。
陕甘宁边区青年工作是全国青年运动的一个缩影,像一个坐标指引着青年前进的方向。
五四青年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