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临渭区档案馆在馆藏民国重点档案中发现了一封信,是1935年10月14日王尚德写给当时渭南县商会会长李斐初的信。
王尚德,字璋峰,化名汪琴声,陕西渭南县程家乡,今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姚李堡村人。他是陕西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陕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陕西省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的创始人。让我们通过这封珍贵档案来追溯历史的记忆,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
这封信的内容是:“菲初兄鉴:敬启者,本校今夏蒙邵主席拨开办费四千元以来,即积极建筑校舍,同时荷旅外同乡之指导及各地热心教育人士之赞助,得有今日顺利之收获,然此亦不过在形势上完成大部,而内部设备上,仍百端待举,如图书仪器之购置,农场之设施,班次之扩充,充实基金,均为目前急宜筹划之要图,在此困难情形之下,瞻念前途,实增履冰之慨。在本校建筑以来,因受粮价飞涨之影响,致超出预算达八百余元之钜,县中津贴更无补助希望,益感困难丛生。而本校为应目前农村迫切需要而创办,一切设施尤不能勉力设法使有相当之充实,故不得不继续呼恳于诸公之前。素稔(ren)台端热心教育,望重乡邦,如能登高一呼,定可万声响应,庶积腋以成裘,聚篑土而成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百年教育基业,在公一举,兹奉上捐册五本,务能分送各机关及各界热心教育之人士,广为劝募,则铭感五内矣,当此奉恳,并祝勋安。 弟璋峰 十月十四日”
信中主要内容是王尚德在筹建赤水农业职业中学时,因经费不足,无法及时购置设施设备、图书仪器等,向商会会长李斐初致信,希望李斐初以商会会长的身份和威望,向社会募捐,支持赤职建设。
书写这封信的时代背景,是在国民党对共产党限制打压迫害,对中央红军进行围剿的特殊环境下。这封信可以读出王尚德的人生志向和初心追求。他胸怀家国,勇于担当,不惧艰险,矢志不渝的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依然坚持教育救国之志,实业兴国之策,开展教育民众活动,通过赤职不断培养大批有志革命青年,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能,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自我提升。
王尚德的革命事迹一直在家乡人民中间广泛传颂。这封珍贵的书信,是王尚德教育兴国、实业兴国思想和初心的真实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