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红色档案诵读展播】抗日英烈王江东

    来源:渭南市富平县档案馆 发布:2021-08-12( 浏览 3484 人次)

    image.png

    抗日英烈王江东.mp3


    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让我们走进抗日英烈王江东。

    王江东,男,1905 年生,富平县曹村镇土坡村人。自幼务农,心怀报国之志,但在国民党腐败统治下,报国无门。1937年红军奉命东征抗日,进驻富平各地,除进行整训外,向群众广泛宣传团结抗日,保卫家乡,组织救国会,动员青年参军、扩红、支红,红军的行动秋毫无犯,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期间红军所属左齐团驻扎曹村李家堡,王江东在当地党组织抗日救国会宣传感召下,把持家、教育儿女的重任交给妻子,毅然参加左齐部队,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8月下旬到9月初,改编后的八路军陆续由富平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王江东同志以一名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出征,一直查无音讯,家妻由青妇变成乡间遗老,不忘丈夫嘱托,在亲戚邻友的关照下,操持家务,艰难地度过漫长的天日,含辛茹苦,不忘把子女抚养成人,供儿子念完富平县最高学府迤山中学。这须付出巨大的艰辛,可以说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乡村女性,无论持家、待邻、教子、继承烈士遗愿,在家乡都有口皆碑;日复一日,月缺月圆,她只有一个信念:默默地等,期望有一天,丈夫凯旋归来,阖家团圆。然而,望眼欲穿,直到1982年75岁离开人世,也未能再看上丈夫一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务院即在1957年向全国通告:凡在1949年以前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战士或民兵牺牲的,有部队证明即可追认为烈士;无部队证明,就由当地群众证明确实是参加了的,也可追认为烈士或失踪军人家属。其子王自强在看到通告后,即向省民政厅、县政府原民政科写信,反映其父从军情况,后民政科即派员对王江东同志的情况进行调查。

    1959 年县人民政府行文,责成原流曲公社干事郭生贵参与落实王江东同志的事迹,经土坡村村支书支太龙、高级社主任梁明轩等出具证明,王江东参加红军的事实,核实确认以后,国家民政部于1959年颁发了“抗日烈士证明书”、烈士家属牌匾,并发给家属抚恤金150元;1983年7月民政部又重新更名为“革命烈士”。

    王江东同志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再也没有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他贤良的妻子儿女。1994 年版《富平县志》、新版《富平县志》“抗日烈士名录”,都将王江东载入史册。2003年版《渭南军事志》、2006年渭南市政协出版的《渭南抗战实录》“富平县”48位烈士,其中王江东名列第五。富平是渭南市11个县、区为国捐躯人数最多的县。

    一位参加过中条山惨烈抵抗日寇幸存的离休老战士曾在凭吊战友时写道:“莽莽中条起战云,坡岭恶战惊贼心。寇尸纵横烈士苦,呜呼碑下吊忠魂。”这也是对包括王江东英烈的缅怀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