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明史。
在大荔县档案馆馆藏民国朝邑县政府案卷中有这样的记载:“查本县保警大队长杨海潮、常备大队长王宴亭等通匪卖县,暗引入城,公物损失严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0日这则《朝邑县政府人事管理呈》,其实说的是1948年10月初,国民党朝邑县保警大队和常备大队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起义的情况,时任国民党地方武装长官的杨海潮、王宴亭正式成为中共地下党员。
1948年10月20日《朝邑县政府人事管理呈》(图片来源:大荔县档案馆)
1946年9月,中共平朝工委在朝邑下鲁坡村正式成立。韩增友任书记,刘仲谐任副书记,党文伯、罗曼中为委员。平朝工委成立后,两县的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并发展壮大,在朝邑保警大队、常备大队建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54名,其中大队长、副大队长均是党员,分队长大部分由党员担任,保警大队特务班则清一色由13名党员组成,并发展平民县民众自卫总队,副队长王子敬也是共产党员,平朝两县的国民党武装都在平朝工委的掌控之下。同时建立游击武装,至朝邑起义前夕共有党员429名。
1948年10月初荔北战役打响后,经西北野战军前委批准,东府工委决定朝邑保警大队和常备大队立即举行起义,配合荔北战役。10月6日拂晓,朝邑保警大队、常备大队1100余人在杨海潮、王宴亭领导下举行起义,投入革命阵营。起义部队分头进入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等机关,逮捕了县长卜儒英等,驻朝邑的国民党国防部情报组以及第四集团军、陕西保安司令部、大荔专署等情报组亦被一网打尽。捕获各类骨干分子及特务人员200余人,缴获无线电台3部、长短枪200余枝,截获从荔北溃退下来的国民党军残部百余人。6日下午主力部队进城,朝邑县宣告解放。
朝邑起义配合了荔北战役的进行,未放一枪一炮,社会秩序井然,正确地执行了党的城市政策,是地方工作、统战工作与敌军工作紧密配合的成功典型,受到西野司令员、彭德怀的电报嘉勉,西北局将此经验向各级组织介绍推广。
杨海潮、王宴亭、朱定轩等人起义胜利后合影(图片来源:朝邑起义纪念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邑起义的星星之火让大荔人民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也激励我们为实现乡村振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