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2012年12月28日起,法律明确这一日为老年节。
在这特殊的节日里,“秦风档案”采访了陕西省档案馆的五位离退休干部。现在,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离退休后的风采,听听兰台前辈的重阳寄语吧。
陈进华 原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赵万吉 原档案局(馆)一级巡视员
谈对档案工作的感悟、体会,我到想起了为新馆大厅幕墙设计图案的情景:当时为求能够表达档案馆文化含义的图案,苦苦思索半年有余,几易其稿总不满意,一次陪同友人参观黄河壶口的偶然经历,茅塞顿开、颇有心得。站在母亲河畔,一浪接一浪汹涌澎湃的浪花,犹如一排又一排饱含文明元素的案卷在眼前涌动,瞬间涌入壶口,形成壮观的瀑布,一幅“千里黄河一壶收,千年文化一馆藏”的场景便定格在眼前。对,用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和壶口来表达档案和档案馆的文化含义,特别是陕西省档案馆文化内涵再确切不过了。
每日清晨,拾级而上,黄河壶口浮雕映入眼帘,望着滔滔河水,你会深深地感到每一份、每一卷档案都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对继承、发扬优秀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绕过浮雕,走进幽静的馆库,漫步在浩繁的历史典籍之中,你会体会到档案馆在传承、保护中华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孕育文明的母亲河在耳边咆哮,催人奋进,你还会感到兰台的清苦、平凡与寂寞吗?
董燕翔 原档案局(馆)二级巡视员
江城子·顾望
老夫聊忆卌年狂,
左公牍,
右典藏,
旧椅陈桌,
孤影挑灯忙。
孜孜潜心又曦光,
琢字句,
雕文章。
笔走龙蛇到手软,
眼已花,
又何妨。
皓首兰台,
悴力未堪伤。
舍身求是如拓荒,
苍茫处,
正轻飏。
李玉虎 原档案局(馆)科研所所长
我之所以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脉和精神。我们国家、民族有数量巨大的文化遗产,需要科学家的保护和传承。
如今的我仍在科研岗位上,我将更加执着、刻苦地开拓前行,研发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传承科研精神,为档案事业,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事业鞠躬尽瘁,奉献毕生精力。
陈子平 原档案局(馆)调研员
档案部门是小单位大作用、冷部门热行业、小地方大资源、微工作大民生。我虽已退休,但心系兰台事业,有几点感想:
要紧紧围绕工作中心、工作重点服务大局,开展疫情档案、精准扶贫档案、美丽乡村档案、城运会场馆建设档案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档工作;要围绕接收征集、整理编目、查阅利用、信息化等开展基础业务建设,推动档案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激发基础业务建设的内生动力;要依托馆藏档案,加快档案开发利用,争取出版一批编著质量好、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的编研成果;要积极探索与媒体合作新模式、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在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等开设“陕西档案”等专栏,登载史料文章,宣传馆藏档案,扩大社会影响;要积极探索,把“档案库”建成“资料库”“思想库”和“智库”,切实践行档案工作者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曾经的他们将飞扬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如今的他们退居幕后仍不忘初心,照片是他们留下的足迹,寄语是他们舍不下的情怀、放不下的责任。
新一代兰台人会时刻将兰台精神谨记于心,守定兰台、但闻墨香、传承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