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奖作品】潜心兰台数十载 我与档案不了情

    作者:冯春娟 发布:2022-10-28( 浏览 2232 人次)

    潜心兰台数十载  我与档案不了情

    文/冯春娟

    有一种力量贯穿古今,如同纽带,凝聚民族血脉,古老的声音和时代的呐喊逐渐交织在一起凝聚成文化河流,奔涌着流向远方,“岁月失语  惟石能言”,总有一些文化能记录历史的文化遗迹,传承文化血脉,古有兰台今有档案馆让我们感受跨越千年的古老之声。

    耀州区档案馆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收藏有民国档案、解放前的档案,为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和应用的需要,于2015年档案搬迁至新馆。2013年我成为耀州区档案馆工作者,有幸见证了档案馆的发展与变迁。耀州区档案馆现建在区政府办公楼西500米,档案大楼共五层,面积近3000平方米。档案专用功能房21间978平方米,包括中心控制室、消毒室、服务器机房、文印室、电子文件采集室等。在设施设备方面,增加了LED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智能密集架管理系统等。由档案入库管理到档案服务查询,都有一套规范工作流程。

    工作中与各种档案零距离交流,我与档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档案那种特有的味道深深的渗入全身血液,一排排立体档案盒,棱角分明,排列有序,就像来自不同年代的列兵,告诉我,他们见证的故事。透过展厅的照片、物件摆设,他们所折射的时代气息将过去与现在相连。

    走进档案  穿越千年  与古耀州对话

    耀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博大深厚,耀州历史档案宛若浩瀚如海的宝库。在耀州记忆展厅“悠悠岁月”板块,展现着两幅耀州地图分别是“州境图”“州城图”两幅图均来自于乔世宁《耀州志》,耀州自古设县治州,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耀州之名源于东依宝鉴石山,偶有祥光如鉴,“光耀州城”之说。耀州地处要道,是北出关中的“关辅襟喉”,“北山锁钥”。又是黄土高原向南延伸的残塬沟壑地势,地形多样,有煤炭水泥流金岁月,养生保健宜居福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耀州孕育了“一圣四杰”等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著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流传民间,造福子孙后代;魏晋哲学家傅玄;十代史学家令狐德棻,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柳体筋骨是书法界楷范;山水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画中一绝。

    耀州名山胜川众多,风景秀丽,在这里巍巍药王山四季翠柏苍苍,是耀州药王文化宝库,佛教名山大香山举世闻名,四季景色不同,常年烟云缭绕,妙善公主的神话故事更是增添了香山的神奇。范宽笔下的西山胜境自然环境景区,更是吸引游客流恋忘返。

    走进档案  观时代变迁  感耀州发展

    耀州记忆展厅“悠悠岁月”板块展示的古、今耀州地图展现耀州地貌、耀州南城门楼和“御史枋牌楼”展现古耀州特色;耀州中学门楼随着时代变化的三次变更,见证着耀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血染征衣”证书见证战乱时期,战士保家卫国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所展之物件举不胜枚举,我最喜欢“红色照金”和“转型发展”两大板块,照金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带领群众创建革命政权,北梁会议的马灯照亮革命前进的方向,中共耀县地下党组织活动频繁,耀州城的解放开启新的征程。在照金红色革命的摇篮,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这简短的27字构成了照金精神主要内容,代代相传。在“转型发展”“2342”工程的实施,绿色建材,智慧工厂的建设发展使耀州告别黑煤炭、灰水泥的污染,开启康养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应运而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养生新家园。在展厅门口那张锦阳新城全貌照片就是现代大美耀州的名片。

    走进档案  潜心兰台  忠诚奉献

    走进档案馆,没想到这份临时工作一干就是十年,收入微薄,工作辛苦,但我也心甘情愿。由当初刚来档案馆啥都不懂到现在干起工作得心应手,档案馆发展的同时我也一路成长,使我与档案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档案数字化建设,信息录入是我刚开始对档案的接触,将大量的纸质版档案通过扫描生成电子版——目录录入、激光扫描、图片处理、数据归库……这就是对一份份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也是耀州馆藏档案保存和管理的新方式。看着一盒盒档案在系统里“报了到”,我也是非常欣慰。

    最难忘2015年档案馆“搬新家”,回想为了这一天,每个耀州档案人都为之付出了多少辛劳。为档案筑新家,由电线、开关到监控、探头都有我的汗水浸泡和脚步丈量。为了库房10余万卷(件)档案和资料能够安全、有序的下架、搬运、上架,管理人员闷在库房里一干就是多半年,在档案下架的时候,一份份档案和一本本资料得仔细的整理好放进纸箱子里,并标上详细的信息,上架时又一份份、一件件仔细摆放到密集架上,标上标签。一件件档案就像自己的宝贝,看着他们安全“入住新家”,感觉自己也有了新家一样喜悦,这期间忘记了药物刺鼻伤身。面对档案数量大,我们档案人用时间克服,那段时间说的最多的话“查阅利用比较频繁的应在一楼,不常用的应在3楼,这个档案盒要换一下……”档案搬家就像一个流水线工厂,一切是那么有序,那么和谐,又那么温馨!

    根据省档案馆要求,耀州档案馆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从选拔发音人到最后的语音录制,我都参与其中,此项工作使我认识到方言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产’也是我们真正记得住乡音!

    走进档案  用情发声  创宣传先河

    耀州区档案馆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变“故纸堆”为“活资源”。耀州档案馆在全区率先开创抖音平台,我有幸成为“耀州档案抖音号”的编辑,从前期视频的拍摄到制作编辑,坚持以“立足档案,服务大局”的目标,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宣传耀州红色基因和人文历史。开办“档案里的耀州故事”专栏,定期编发耀州历史、耀州文化、耀州名人、耀州美食等内容,每一遍稿子都能达到传播正能量的要求,视频内容坚持立足馆藏档案,确保所有内容能有据可查。此栏目开办一年来,编发近200期,受到各级领导的点赞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浏览量和关注人数不断攀升。

    档案馆是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档案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展厅进行改陈布新,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群众了解耀州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史,激发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纸档案,可以记录一段真实的历史,可以圆一个人长期未了的夙愿,可以使一件事情的真相再次得到还原。它是历史的写照,是未来的参考,更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作为档案人,我自豪,作为耀州档案人,我更加自豪,我们将用自己的智慧让每份档案绘就一幅幅画卷!在二十大召开之际,以档案建设为阵地,立足本职工作,讲好耀州故事,助推耀州发展再铸辉煌。

    (作者单位:铜川市耀州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