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掌柜·电商
文/李汉长
跟着“货郎担”走村串户是童年美好的记忆。那时候,供销社营业员挑着小百货商品下乡是村里除了红白喜事外最热闹的场面,一群欢笑的人,围着一副货郎担,看的看,挑的挑,男人买茶叶、纸烟,妇人买食盐、烧碱,大姑娘、小媳妇翻看雪花膏、小圆镜、绣花针、花丝线,小孩子最期盼的就是父母用鸡蛋换盐,或许会用剩余的钱给兄妹们买几个糖果,从此,货郎在儿时就常进入梦中。
第一次进供销合作社是上小学,二大爷灌煤油捎带我到六里外的清油河街供销社给我买铅笔和作业本。到街东头大核桃树下,告诉我那一排气派的青砖瓦房就叫供销合作社,货郎就是从那来村子的。砖墙上用石灰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斗大的字。走进红漆大门,见到一长排木质柜台,摆放着锅碗瓢盆、烟酒糖茶以及我从未见过的好多东西,二大爷对柜台里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说:“掌柜的,给我灌一斤煤油、打半斤白酒、拿一支铅笔、一支毛笔、两个写字本,再拿八个糖果”。那里的糖果不粘手,淡淡的水果香,真甜!
后来到街上上学,放学后常到供销社扒柜台看,捡烟盒玩。学校组织勤工俭学,老师带着同学上山采山楂、拾桐籽、挖草药,用小背篓背到合作社卖给收购站。这时期是供销社和农村、农民结合最紧密的时期,农民社员入两元钱的股金成了供销社的社员,可凭股金证保息分红,凭票购买棉花、棉布、白糖等生活必需品和化肥等生产必须品。二大爷对我说:“好好念书,长大了坐合作社当掌柜”。那时候我心里有了梦想:“我长大后要能在供销社站柜台、当掌柜多好啊!”
高考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的报了陕西省供销商校。1984年毕业后我就终于成了商南县一名基层供销工作者。工作后第一次发工资,二大爷抽着我给买的丝烟说:“小娃有出息,也当掌柜的啦!”,“呵呵!二大爷!现在供销社工作的人不叫掌柜的,叫营业员、收购员、主任或者经理。”“嘿嘿!意思差不多嘛!”。那时,乡亲邻里也托我捎这捎那的,我很乐意,也觉得很自豪。这时期供销社系统以工业品公司为依托开展工业品“联购分销”;以土产公司为依托开展农副产品“分购联销”,以生产资料公司为依托保障全县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供销社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正在服务“三农”中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打破了农村市场供销社独家经营的局面,供销社开始进行改革,先后实行“承包经营、抽资转贷、收缩战线、出售边小微亏分社……”,绝大多数基层社发生经营萎缩,出现严重亏损,职工大量下岗失业,供销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供销社变成政府的“包袱”,职工成了“上访户”,地产成了“唐僧肉”,记得又一次去二大爷家探病,连二大爷也叹息我们是“树倒猢狲散”。可是,他不知道,我们供销社面对困境,却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通过社办企业“以地聚财”养活职工,职工通过自主创业在艰难的改革探索中前行,寻找发展的出路……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出台,为供销社指明了发展方向,供销社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县供销社以产业发展、专业社规范、联合社组建、项目谋划、电子商务为重点,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本参股合作,兴产业、促销售,使供销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围绕县域茶药果菌产业做文章,以基层合作社为纽带,先后组建了30多家专业合作社,县供销社参股领办的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获得“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雨山茶获得了“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奖。通过实施茶叶精品战略,3家合作企业4个品牌获得了“国饮杯”一等奖,2家企业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去年县上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贫困地区实现拐弯超车的重要措施,在县城发展众品驿站电子商务公司运营平台,在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行政村、产业大户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网店 150多个,初步构建起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着力为全县脱贫、整体越线开辟新通道,打造电子商务国家队。如今供销e家又以崭新的面孔融入到山乡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了农民家门口与外界做生意的好帮手,成了新时期农民的“新掌柜”———电商!。
(作者单位:商南县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