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工作者——汉中汽车运输公司沈堂印
1950年7月,为了增强工作人员爱护集体利益的意识,同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汉中汽车运输公司号召单位所有司助同志缴回节余油料,对于积极上缴余油的同志,给予其市场油价八折的奖励。沈堂印同志积极响应号召,带头缴回余油,起到模范作用,为公司节约了资金。在他的影响下,大家以缴回余油为荣,并开展了节油竞赛运动。自1950年7月起,缴油数量逐月增加,至年底共计缴回汽油3091公升,机油259公升。1951年5月节油奖金制度废止,而大家仍然上缴余油,这可以说是沈堂印同志的功劳。
该漫画篇幅虽短,却用简练的画笔描绘出了一位具有较强节约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先进模范形象。
模范工作者——汉中汽车运输公司熊梦飞
1950年,汉中至安康的公路路面破损严重,且桥梁被毁,两地之间汽车需多绕四十八条便道、过八次河,舟车劳顿且运输风险极大,一般司机对这条线路的运输任务都望而却步。7月11日,久雨初晴,熊梦飞同志勇敢地接受了汉中至安康的运盐任务,他担任行车组长,带领12位同志,驾驶6部卡车,沿途修桥开路,日夜辛劳,克服了诸多困难,背盐过渡。
他们的车队刚到星鱼坝,发现桥被破坏,便道也不见踪影,于是便自己动手搬石头、抬石条,搭砌一座临时石桥,并且将便道垫平铺上沙子。车到赤河,又发现便桥被冲,因水位较深又没有修桥材料,熊梦飞同志便亲自下河探水,测试出了适合线路,然后开会讨论决定将盐卸下,空车通过,再由人力把盐装车后继续行驶。7月28日,车队准备由安康返回汉中,发现水面回落,江岸上出现一片烂泥,无法通过,经过勘察有专家得出结论说需要四方石子与两万斤木柴才能垫好,否则就要再等上四五天。熊梦飞同志为避免运力的闲置,又开会商量出以九只木桶装水做临时码头,把所有车的槽子板卸下来垫成活动便道,如此这样一天多功夫,所有车都安稳渡过了汉江,节省了许多财力与物力。
这组漫画用丰富的色彩与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场精心动魄的“运盐之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档案是记录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重要载体,身为兰台人,我们不仅要把具有时代特色与独特表现形式的档案记录好、保管好、留存好、利用好,更要不断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用档案发声、让档案说话,充分发挥其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