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 | 县长书信见证巍巍华岳风云史 智取华山精神代代传承红色魂

    作者:卫旭强 发布:2024-10-02( 浏览 3334 人次)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动春季作战攻势,解放大荔等10余座县城。国民党陕西省第八(大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韩子佩率残部逃至华阴县城。同年3月,国民党陕西保安第六旅在华阴成立,韩子佩兼旅长,下辖4个支队,700余人。5月初,韩子佩命陕西保安第六旅4个支队及潼关、华阴两县自卫团1600余人,布防潼关、华阴,渭河南岸及三河口一带,妄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华潼地区。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迅猛推进,5月20日,韩子佩率保六旅旅部及特务营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华山天险顽抗到底。华山号称“奇险天下第一山”,沿途关隘重重,有道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韩子佩曾扬言:“解放军不是神兵天降,没长翅膀,飞不上来。”

    1949年5月23日,华阴和平解放。5月24日,中国共产党华阴县委成立,白加彩任书记。5月27日,华阴县人民政府成立,李纪任县长。为彻底解放华阴,6月4日,华阴县人民政府县长李纪致书韩子佩,劝其率部投诚,揭开了解放华山的第一幕。

    以下就是珍藏在华阴市档案馆一封70多年前的劝降书手稿:

    图片1.png

    劝降书手稿原件

    “韩子佩先生鉴:

    此次华阴解放,先生率残部盘踞华山,不即向人民投降。华山乃一绝地,先生采此态度,实属不智已极。现沿江各大城市均获解放,浙、闽、黄、湘及陕南已全归人民所有,蒋匪仅踞西南、西北两隅,兵力不足五十万,人民解放军则至四百万之众,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现陕中沿陇海至宝鸡各县解放后,民主秩序即告建立,人民正准备欢迎解放西北各省之数十万大军过境。际此,先生当认清形势,幡然醒悟,立即向人民投降,我人民政府向以宽大为怀,先生生命当获保障。如仍执迷不悟,本县长负人民之托,剿匪有责,华山虽险,却系死地,剿灭尔匪,正似吹灰,两条道路任其选择,为人民,为先生,希再三思。

        即祝

       光荣投降

                                   华阴县长李纪六月

    1949年6月13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华阴东路纵队侦察参谋刘吉尧率领杨建东、陆德才、杨党成、崔朝山、张自发、孟俊甫等人侦察上华山线路,在当地农民王银生的引导下,从黄甫峪两岔口出发,由猩猩沟穿越至华山东峰脚下,用竹竿和绳子历经“天井”(天井是一条高达90公尺的石洞,直上直下,壁上布满绿苔,山水滴滴,仅有一块块凸出的石尖)、“飞云峡”(飞云峡是一条深不见底的峡谷,峡谷内乌云飞渡,山风咆哮,令人怵目惊心,峡宽10余公尺,仅有一根木头搭在两岸的小树上)、“吊石板”(吊石板的形状像天井,只是比天井稍低一些)、“青龙背”(青龙背是一个陡立的石坡,黑乌乌的像条龙背,坡上只有能容纳脚尖大小的石孔,任凭风吹雨打)、“老虎口”(老虎口是一道横槽,长10多公尺,高不过1公尺,犹如张开的虎嘴,虎嘴下是几十公尺深的幽谷)等五道险关,于当晚十一时许到达北峰。刘吉尧当机立断,立即召集小分队分析敌情部署战斗。八勇士机智顽强,于次日拂晓前全歼了北峰守敌,后又降服了瘟神洞和干尺幢守敌,打通了下山通道迎接大部队上山。大部队上了北峰后,指挥部给西峰上的韩子佩送去李纪手书的劝降信,给了心理防线几近崩溃的韩子佩以最后一击。

    6月18日,韩子佩在西峰翠云宫与中共大荔地委书记刘文慰的代表王夕文和大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邓远谈判,并在《和谈公约》上签字,向人民解放军投降。华山重回人民手中......

    蓦然回首,几许馨香已悄然沉淀;

    掩卷而思,昨日荣光已归档保存。

    这份劝降书永远承载和见证着那段激荡人心的光荣历史!在接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主题教育活动中,华阴市充分挖掘华阴红色资源内涵,以开展“五进”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矢志不渝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图片2.png

    智取华山八勇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