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渭南】澄城档案与西大智汇,焕活泡馍非遗文化

    作者:撰稿:西北大学“档载澄香,馍传非遗”实践队 供稿:澄城县档案馆 发布:2025-07-24( 浏览 465 人次)

    近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档载澄香,馍传非遗”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我市澄城县,围绕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开展专题调研。此次活动中,澄城县档案馆与实践队深度合作,共同助力澄城羊肉泡馍省级传统美食档案文献的系统整理与规范建立,以档案之力守护非遗文脉。

            QQ截图20250724095706.jpg 

    档案为媒,溯源千年味道

    7月15日,实践队首先与县档案馆馆长王红斌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到这一美食在2016年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一直以“羊肉泡馍”为名流传,其发展历史已逾千年。随后,实践队在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馆内珍藏的与羊肉泡馍相关的档案文献。其中,清代《徵羊膳谱》详细记载了羊肉料理的古法技艺,为考证泡馍制作工艺的传承提供了关键史料;而澄城县尧头窑烧制的“福”字老碗实物档案,则直观展现了这一美食与当地民俗生活的紧密关联。

    QQ截图20250724095747.jpg

    实践队与档案局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QQ截图20250724095905.jpg

    古籍档案记载《徵羊膳谱》

    馆校联动,深挖非遗活态传承

    7月16日,实践队前往“澄城水盆羊肉会斌总店”,探访由非遗传承人王会斌开设的这家当地历史最悠久的羊肉泡馍老店,全面记录现代澄城羊肉泡馍的制作流程。王会斌四十余年的工作笔记及实物收藏,是他坚守传统饮食文化的生动体现,与档案馆藏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完整呈现了制作技艺的传承轨迹。

    QQ截图20250724100012.jpg

    非遗传承人王会斌个人收集的羊肉泡馍实物档案

    档案赋能,助力非遗 “走出去”

    调研期间,实践队还采访了澄城县餐饮协会会长关西峰。据关会长介绍,依托档案部门整理的工艺标准、历史渊源等资料,澄城县水盆羊肉已于 2018 年成功注册全县集体商标,目前在西安及全国各地开设门店上百家,真正实现了“从地方小吃到文化名片”的跨越。这一发展成果,离不开档案工作对非遗文化“真实性、完整性”的保驾护航 —— 澄城县档案馆近年来持续完善羊肉泡馍相关档案体系,为品牌建设、标准制定提供了权威史料支撑。

    QQ截图20250724100056.jpg

    实践队采访澄城县餐饮协会会长关西峰

    此次与西北大学实践队的合作,是澄城县档案馆探索 “档案 + 高校 + 非遗”保护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档案是抵抗遗忘的“存根”,传承人是对抗时间的“守艺者”,而产业发展则是激活传统的“突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