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我的国
明天就是祖国母亲的生日了,无论是它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它广袤富饶的土地,或是它昂首阔步、蒸蒸日上的每一天,相信,每个人都深深热爱着它——中国。那么,何来“中国”,为什么“国庆”是十月一日呢?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国庆日又有哪些趣事呢?
“中国”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应该是在西周时期,在炎黄帝、尧舜禹、夏,我们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据专家分析曾被称作中土、中华或者华夏,在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商朝的甲骨文献中,商朝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大邑商”,或“中商”。有什么证据说“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呢?
现存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青铜器文物“何尊”可以证明。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做的祭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
除了何尊可以证明“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还有两部作品也可作证。一为《尚书》的“梓材”篇,其中讲:“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思是指“天神已经把中国的人民和他们的土地托付给周朝的先王。”《尚书-梓材》创作于西周第三代王——周成王时代。二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诗经·大雅·民劳》、《诗经·大雅·桑柔》、《诗经·大雅·荡》三篇共七次提到“中国”,而这三篇都出自周历王时期。可见,三千年前西周时代就开始使用“中国”。
自周朝开始,到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经历三千年数十个朝代更替,除自用国号外,均延用“中国”为国名,并在对外出使世界各国、签署国际条约时也均统一使用。此后,从中华民国到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是直接把“中国”同时作为国号和国名。
抗战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阐述将来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含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宣布:“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为“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
同年6月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四小组讨论时,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提出质疑,他表示国名太长,建议去掉“民主”两字,最后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会通过决议正式定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庆”的由来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在新中国建国后的国庆日,天安门广场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阅兵和节日游行是主要项目。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个由小米加步枪打下的天下,举行了盛大却朴素的阅兵,步兵、驴骡走过天安门。
1950年,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骑着1900匹白马以6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还有一个插曲,国庆节前北京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国民党特务图谋在国庆庆典时炮轰天安门的案件。为此,在上天安门城楼前,毛泽东还开了玩笑:“如果真遇到打炮,谁也不许跑。”
1957年,反右派活动进行,于是游行方阵中多了这样的政治标语。
1958年,这一年多了女兵方阵,开了先河,这项传统也保持到了现在,如今举办过的国庆阅兵,美丽的女兵方阵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馆藏档案看“国庆”趣事
在陕西省档案局的馆藏档案中,我们也找到了不少与国庆有关的档案文件,从这些当年的规定中,我们依稀可以还原新中国建国以来国庆日的部分原貌,并试着用文字来讲讲当年的故事。
这份文件是1959年时国庆日的庆祝规定,可以看出,当年的法定节假日是三天(查阅档案,发现这个三天假用了很多年),我们现在的七天小长假已经是无比幸福的了。并且当年是非常提倡以群众集会的方式来庆祝国庆的。
在1957年的反右活动和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1959年,我省为此举办了相关的展览,有意思的部分是对组织观看的对象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有60%是农民,20%是工人,有关业务干部30%。在有关业务干部中还专门对思想先进的要求出席20%,有右倾思想的要求出席10%-15%。
这份文件还提到了当年的餐标,有薪资的每人每天交纳七角,农民和无薪资的每人每天交纳2角。什么概念呢?当年一斤猪肉的价格是八角钱,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平均在60元左右。
1959年,大跃进开始的第二年,农业生产普遍形成一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风气,左倾浮夸风的错误已经在这一年造成了物资短缺的后果。从这份文件上就可以看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在9—10月不要哄抢、攒集物资。
而在下面三份文件中,则规定了中秋、国庆期间西安活鸡、水产、鸡蛋、副食品、烟酒(烟酒还要分一二三等,可见多细致)的总供应量,以及猪肉每人具体的供应量,可见前期不让哄抢、囤积物资,是为了在过节期间可以给大家加量发放,也可以看出当年我们还是供销社分配,这种凭票换肉、粮的供应形势。对于农村,还具体的规定到了防止乱杀小猪的要求,可见当年我们的肉、粮等已经是不富裕的状态了。
一个小插曲,1959年陕西省文化局在国庆日举办的庆祝十周年焰火晚会上,还发生了失火事件。
年代很久远了,但是可以看出,当年的国庆供茶中,毛峰和茉莉是好的,要给首长享用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这一年,国庆节西安搞了一个独特的活动,接待少数民族观礼团来西安和延安参观,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八路军办事处和新疆办事处,已经是党的教育基地了。伙食标准也由1959年的八角涨到了1元,这过了7年,才涨了两角?
记得吗?当年的公园还是要收费的,但是国庆期间不用收费,当年我们西安每年都还是有文艺晚会的,那种不上电视的文艺晚会。
有个朋友说,他家1979年买了一台20寸的彩电,在当年工资30多块的时候花了3000买的,而市中心的一套平房当时只要200多。1989年,彩电依旧是每个家庭的大件,看,给先进模范发奖都是彩电,这可比咱们现在发IPhnoe 牛多了。
这期档案故事依旧有涨知识的历史知识,我的国之所以叫“中国”的原因;也首次拿出了我馆珍藏的部分档案,告诉大家我们盼望的国庆小长假是怎么来的,用档案试着为大家还原,在西安曾经发生过哪些与国庆有关的趣事。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