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享年94岁。1955年2月8日,查良镛首次以“金庸”之笔名在报纸上开始发表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自此多少人成了金庸的书迷、剧迷。《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金庸先生用一副对联将他的作品相连,“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郭靖、杨过、令狐冲、乔峰,这些经典的人物大概将永远深藏在我们的记忆里。金庸曾说过:“希望我死后一两百年还能有人读我的作品。”这是先生谦虚了,不然怎会有“凡有华人的地方,便有金庸的读者”这样高的评价。
金庸先生已去,有人说,他给我们构建了一个虚幻的江湖,也有人说先生笔下的世界“七分真三分假”,果真如此吗?
终南山上全真教 山下真的有古墓?
壹
记得金庸笔下的全真教,皆因两段美好的爱情,一为全真教开山鼻祖王重阳与祖师婆婆林朝英,相爱而不得善终的故事;另一段就是大家熟知的《神雕侠侣》中住在活死人墓的古墓派小龙女,和全真教叛逆弟子杨过生死相随的故事。故事终究是故事,此地有否?有,而且离我们不远,就在陕西户县,现在叫做鄠邑区。我们专程探访了真实的全真教和活死人墓,也在鄠邑区档案馆查找到了有关资料。
据了解,全真教的创建者叫做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有说其自幼好学,中举当官后因不满官场辞官入教,也有说其因家遭入室抢劫偶然入道,后来创立了全真教,在世58年,最后死于河南开封。全真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呢?炼丹、修仙,是道教的一种,王重阳的道观在现在的户县祖庵镇,但是全真派的起源却是在山东烟台的昆嵛山,待王重阳去世后其弟子丘处机才在他的故居修建了现在的重阳宫,且我们现在看到的重阳宫的名字也是在元代才确立的,后再增建名“重阳万寿宫”与北京长春观、山西大纯阳万寿宫并称为全真“三大祖庭”。
全真教的崛起是在元代,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被成吉思汗赏识,封为国师,那时的成道宫香火最旺。可见,全真教、王重阳、全真七子是真的存在,但重阳宫不在终南山上,重阳宫附近根本没有山,全真派的全真七子个个轻功了得在山中穿梭,大概是金庸先生将重阳宫和山东烟台的昆嵛山做了结合,方便大侠们练功而已。
(位于陕西西安鄠邑区祖庵镇的重阳宫)
(鄠邑区档案馆的老照片:王重阳的画像、祖师玉枕头、碑文)
全真教确有其派并不稀罕,电视剧中小龙女所居住的活死人墓也是真的存在吗?在距离重阳宫4、5公里的北市村的成道宫,内树着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活死人墓”,当然这不是电视剧中王重阳亲手写下的那几个字。如今也并没有所谓的地下墓穴,但经了解,地下墓穴原本是有的,且是王重阳当年亲手凿出,只是发现遗迹的时候因种种原因将其掩埋了。且有传当年开凿的活死人墓先于全真派的建立。
(距离重阳宫不远的成道宫,内有活死人墓)
电视剧中的小龙女曾说,当年王重阳负了祖师婆婆,有人说是因为王重阳一心抗金忽略了杨朝英,两人日生间隙。事实上,王重阳并非什么武侠人士,而是一个炼丹修气的道教祖师爷。我们在鄠邑区档案局记载重阳宫的案卷中,有幸找到了一些介绍,发现王重阳当年确实有抗金的行为,难怪金庸先生要挑选此人作为小说的原型,无论是从其传奇的人生或是民族气节来说,确实有一些大侠的风范,用来讲故事他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鄠邑区档案馆保存的一些重阳宫内部老照片)
终南山上的全真派半真半假,有着神秘的活死人墓的成道宫不过是几间瓦房且终年大门紧闭,但因为金庸先生笔下传奇的终南山全真派,如今的终南山上,大概是因汇聚了灵气,仍有不少道观、寺庙,依旧有不少人在此地清修,其中有道教也有佛教,有年轻亦有年长,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称自己为隐士或者居士,或是修行者。
华山论剑发生过吗?
贰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王重阳武林封神还要说到我们陕西的一个著名的景点——华山,没错,就是武侠人士心向往之的“华山论剑”。书中的华山论剑,不仅代表了南宋末年的武学巅峰,也是整个金庸江湖史上后无来者的盛事。黄老邪、欧阳锋、段皇爷、洪七公、王重阳为争《九阴真经》,约在华山顶比武较量,王重阳独冠群雄,不但赢得“武功天下第一”尊号,也捧得真经归。
(某媒体公布的1935年华山论剑的老照片)
在历史上,华山论剑真的发生过吗?大多数人说没有,推断大概如我们在前文所说,书中“武功天下第一”的王重阳不过是名道士,修炼吐纳炼丹之术,哪里来的武功?曾有一些资料显示,王重阳中过武举人,但也有资料记载说其并未高中过,所以他是否会武功依旧是个谜。
不过,我们却在某媒介找到了1935年貌似“华山论剑”的老照片。相比当年的终南山来说,华山修道之人更多。外国探险家乔治·厄内斯特·莫里森就用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孤处巅峰的道士健身的情形,以及他们平时的修行与生活。这些道士们武艺高强倒是谈不上,修武吐纳大概是为了强身健体。
(某媒体公布的老照片:险峻的华山和修道的道士)
现代的人们为了纪念,也在华山上搞过“华山论剑”的活动,但却以交流文化为主。金庸先生曾于2003年首次登顶华山参加活动,在连过美人关、美酒关,以及聂卫平的残局关后,与张纪中、魏明伦、杨争光、孔庆东唇枪舌战、大话江湖。
郭靖守襄阳 历史上真有这场战争吗?
叁
金庸先生去世的那天晚上,整个襄阳城为先生长亮明灯。襄阳——也是金庸笔下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死守襄阳城,一战成名,以身殉国。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场战争吗?
据考察,历史上是有蒙古铁骑和南宋大军抗衡多年的事情的,最后一役“襄樊之战”也是南宋亡国的关键之战,亦是蒙古统一全国建立元朝的基础。但是,历史上是否有郭靖这个人呢?答案是——没有!在金庸先生笔下,郭靖是死守襄阳多年的一个将领,有人根据电视剧粗略地算过,他大概守了襄阳城近30年,事实上,蒙古打南宋也确实打了40多年,这个襄阳是突破口,历史记载一直久攻不下。但是,我们整理了有记载的镇守过襄阳的南宋将领,其中没有郭靖的名字,不但没有名字,连谐音也没有。
镇守襄阳的将领,一名刘整后叛变蒙古,这显然与大侠的气质不符;二有吕文德、吕文焕兄弟,二人皆为后期镇守襄阳的将领,二人皆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期吕文德品行不端,勾结重臣贪腐又排挤他人,是亡国的导火索,吕文焕虽然在最后关头死守襄阳,这一点与郭靖很像,但其镇守襄阳有具体的时间,只有六年而已,都不像郭靖;还有二人,名为张贵、张顺,也只是在后期援襄而已,并非守城主将。
金庸先生与我们一样是有英雄情结的,所以他创造了郭靖,郭靖虽不实,但历史尚可追溯。襄樊之战,因南宋的腐朽、蒙古的团结勇猛,最终亡了一国,换来了一代,这场战役无论是书中、剧中给我们的感动也好,现实中为我国成为版图最大的国家奠定的基础也好,都是值得记忆的。
桃花岛 黑木崖在哪?
肆
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真的是繁花似锦。郭靖跃上树巅,四下眺望,南边是海,向西是光秃秃的岩石,东面北面都是花树,五色缤纷,不见尽头,只看得头晕眼花。花树之间既无白墙黑瓦,亦无炊烟犬吠,静悄悄的情状怪异之极。 这是金庸笔下的桃花岛——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声按玉萧。”
从书中描述可以看出桃花岛其实是一座孤岛,上面种满了桃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下辖东海上的桃花岛,也是一座孤岛,却没有桃花,后来影视剧为了取景于此在上面种满了桃花。桃花岛古称“白云山”,秦时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岛隐居,修道炼丹,一日醉墨洒于山石,成桃花纹,斑斑点点,故石称“桃花石”,山称“桃花山”,岛称“桃花岛”。桃花岛从宋至明洪武十九年属昌国县安期乡,清康熙初年建安期乡桃花庄,光绪年间为定海安期乡,民国时改称桃花乡,现在叫做桃花镇。桃花岛上没有武功超群的黄药师,没有他的徒弟们,也没有郭靖和黄蓉,但却真的有人在此避世、隐居,可见这里原本是清幽之地。
(现实中的桃花岛)
金庸笔下的重要地名,能让人记住的,都与爱情有关,《笑傲江湖》里神秘的黑木崖就是令狐冲和任盈盈发展事业和爱情的地方。现实中有没有所谓的黑木崖呢?《笑傲江湖》中原文是这样的:“黑木崖是在河北境内,由恒山而东,不一日到了平定州。”“离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山石殷红如血,一片长滩,水流湍急,那便是有名的猩猩滩。”——《笑傲江湖》第三十章密议。
据史料记载,从金代开始到元、明、清,平定州都属于我国的山西省,在阳泉附近,不在河北,恒山在山西的浑源县,往北才能到阳泉,往东一日也到不了河北,可见这个地方是虚构的。如果按照地理环境来说,倒是有那么一个“黑木崖”,此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明溪口镇,这里的地貌与金庸先生笔下的黑木崖很像,也有传说这里就是当年金庸先生构思黑木崖的原型,这样看来,先生又玩了一次半真半假的艺术升华。
(现实中与黑木崖描述很像的“黑木崖”)
段誉果然多情?萧峰真的勇猛?
伍
金庸先生笔下的小哥哥很多,风流倜傥的段誉,一生只爱一个的萧峰,女人缘巨好的张无忌,放荡的韦小宝,潇洒不羁的令狐冲,随便哪个都让少女心砰砰跳。这些角色都是真有其人吗?
经过查证,《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和萧峰是确有其人的。多情的少年郎段誉本是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的儿子,跟萧峰、虚竹义结金兰,有钟灵、木婉清、王语嫣等好妹妹。金庸在生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过两个笔下的人物,一为韦小宝一为段誉,一为最不喜欢一为最喜欢,先生说:“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金庸先生笔下的段誉十分单纯,做人讲义气没有心机,开朗也痴情。
历史上的段誉是什么样子呢?大理国的第十六个皇帝乃是段正淳的儿子段正严,字和誉,1108年(宋徽宗政和六年)即位,在位39年。是大理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据《滇考》记载,段正严“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因此“故远方慕之,悉来贡献”。在《宋史》中,记载段和誉臣服于宋,遣使来朝,给大宋进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并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段正严的妻子也就是当时大理国的皇后,也确实姓王,这就很像书中写的段誉的挚爱王语嫣了。后来活到了64岁的段正严终于决定重走父亲段正淳的老路,退位出家,其原因是诸子内争外叛相互倾轧而骨肉相残,他把皇位让给了其中一个儿子段正兴。他退位的第五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这时已经削发出家于无为寺的段正严已经不问世间事了,他法名广弘,令工匠凿石罗汉五百,重修罗汉堂。1176年,九十四岁的段正严圆寂,段正严死后,庙号宪宗,谥号宣仁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段誉的原型,再一次印证了金庸先生选择原型的标准——传奇、不俗。
(历史上真实的“段誉”画像)
《天龙八部》中的另一位传奇人物萧峰,一生坎坷被世人误解,却不改大侠风范,一生钟爱阿朱,至死不渝令人动容。萧峰简直就是直男的代表,是英雄好汉的典范。历史上的萧峰也是这么霸气吗?答案是肯定的。
萧峰的原型是辽朝的大臣,契丹乙室部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后,历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重熙十七年(1048年),从耶律仁先伐阻卜部(就是鞑靼), 破之(此时萧峰18岁)。十八年,讨敌烈部,萧峰被任命为敌烈部节度使,此时他19岁。二十年(1055年),任南院宣徽使事,迁北面林牙。 清宁九年,萧峰向辽道宗密奏耶律重元父子有阴谋,同耶律仁先起兵平叛,追耶律重元至北漠,逼耶律重元自杀。萧峰立大功被封为南院大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咸雍元年(1065年),病死,只活了35岁。辽道宗谥号文忠,追封辽西郡王。萧峰的原型虽不像书中所说纠结在宋辽之间,他的一生与宋朝没有半毛钱关系,却如书中一般,一生忠肝义胆,骁勇善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也可算作一位大侠。
金庸先生一生写了很多英雄故事,先生走后,不少曾经演过他作品的演员发吊唁称其大侠。先生长于太平盛世自然无关于大侠,但是其思想却如侠客般潇洒倜傥,就似他在《天龙八部》这部书中所写: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先生早就劝慰过我们,如今我们亦用《神雕侠侣》书中的一句话送他: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这大概也是先生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吧。
查大侠,一路走好!
(本期所用图片部分为网络图片,部分为采访自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