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提到陕西宝鸡,大概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古时朝代西周始于此。不熟悉历史的会问西周是什么年代?专业的解释一下,尧舜禹、夏、商、西周,那是很遥远的一个年代,Long long ago。接地气一点解释,《封神榜》都看过吧?讲述的就是西周第一代君王姬发,起于西岐(今宝鸡岐山)讨伐,最终推翻被妲己迷惑的商纣王政权的故事,从“电视剧结束”西周就开始了它历经275年左右的政权统治。
所谓朝代西周与宝鸡有很深的渊源还在于,西周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现在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许多都出自宝鸡,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这四大国宝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都出自宝鸡,故宝鸡也有青铜器之乡的盛名。在参观了位于宝鸡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详细查阅了青铜器的历史资料后才发现,青铜器竟然是早期的文字档案记录载体之一。
青铜铭文 最早的档案文字记录之一
青铜器,顾名思义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皿,大家为它表面青绿色的复古情节着迷,为古人在那个缺少工具的年代,能如此精雕细琢所叹服。然而青铜器刚制成时,它的表面是金黄色的,青铜色是后期氧化的结果。
青铜器上还有一种特有的东西,即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一般用来记载制作该器皿时的历史事件、器皿的用途等等,可以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档案文字记录之一。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中,能收集到有铭文的就多达 700余件。700多件青铜器铭文总数近 20000字,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从不同角度记录了西周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谋划、征战杀伐、祭辞诰命、册赐宴飨、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婚嫁礼俗等,验证了后世编纂的历史文献的真伪。
金文拓片 还原西周政治场景
毛公鼎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金文的经典名作。传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高 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内铸有铭文 32行、499 字,是现存青铜器中较长的一篇。
全文追述周代国君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公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从这篇铭文上可以看出,毛公鼎已经是西周晚期的作品了。一代暴君周厉王已经将西周糟蹋得民不聊生,周宣王继位后,勤政爱民使西周有所好转,但无奈他的下任周幽王迷恋美色,荒唐地做出烽火戏诸侯之事,最终使西周走向穷途末路。
大盂鼎
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其内壁铸有铭文 19 行 291 字。铭文记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周康王与其父亲执政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后来的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二人在位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这篇铭文除了能看出周康王时期举国上下比较自律外,还能看出周康王姬钊在位时,很喜欢给有功之臣赏赐奴隶,这些奴隶哪来的呢?在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时,掠夺了大量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姬钊赏给参战的贵族孟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
(大盂鼎铭文)
散氏盘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记录的是一篇关于土地的官司,关中畿内的矢(陕西武功一带)、散(大散关、大散岭以东陈仓一带)二国,边界相连,矢国人屡次侵犯散国的边界,掠夺土地财物。后来在周厉王的调解下,双方议和,矢人不得已,以田地作为对散人的赔偿,并且发誓将田交付散人后,永不毁约,否则就照田价付罚金,并通知其他各国与其断绝交往。矢人派出官员15人来交割田地,散国则派官员10人来接收。这场官司中还具体规定了赔田的区域、疆界,并由两国共同派官吏勘定后交接。周厉王还派一个叫仲农的史正(官名)到场作证,仲农完成使命后,遂将新界地图交与矢人,矢国官员对散人起誓,守约不爽。然而,散人鉴于矢人平日的行为,仍是不放心,怕他们毁约,于是就把这场官司的全过程及人的誓约铸在铜盘上,作为永久的证据,以防不测。周王室实行井田制,然而铭文记载却可以实行有条件的转让,这说明西周晚期井田制度已经发生了动摇,王室权力遭到削弱,也是整个社会制度开始动摇的重要信号。
(散氏盘拓片)
虢季子白盘
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为传世体积最大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盘的内底有铭文111字。西周宣王时,虢季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帅天师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虢季子白盘)
逨盘
几乎完整地记录了西周诸王世系,印证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王系记载的真实性,为西周晚期青铜器谱系研究、断代提供了佐证,可谓“青铜史书”。
金文类型 还原西周生活场景
西周的铭文拓片上的文字,源自于甲骨文,到后期已经有了秦汉时期流行的篆体的基本雏形了。当然,在这些铭文中我们还发现了不少象形文字,可以适当地还原当时的生产、生活、征战、刑罚等场景。
我们习惯于将我们的国家叫做“礼仪之邦”,这个礼仪来自三千年前宝鸡的周礼。所谓诗书礼乐不可分,西周也出土了很多青铜器的乐器,比如编钟等,而且,乐器上也都铸刻了铭文,而且当年很多的乐器也是作为一种封赏,铭文也就记录着封赏的缘由和事件始末。
西周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朝代,有一项制度非常有趣,就是以下犯上是不允许的。而且这还是有一个青铜器作为记载的,下图这个青铜器,就是当时一个人因为他的下属以下犯上,被判有罪处罚后,该人为了纪念此事,以儆效尤,就制了此器。
另外,在西周时期,青铜器是供贵族使用的,平民日常生活只能使用陶器。就连贵族吃食也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也就是说你每餐吃多少肉多少菜多少粮食都是依据你的身份而定的,当时的平民是只能吃一些野菜和杂粮的。
宝鸡为何被称作青铜器之乡
三千年前,周人来到了这片土地,一条条铜锡合金的巨流浇铸出大量的青铜器,有多少呢?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已达 2万多件,仅馆藏青铜器就达 15000多件,约占全省青铜器馆藏数量的 2/3。宝鸡现有馆藏青铜器中,国家一级文物 158件、二级文物401件、三级文物 529件,珍贵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 71%。国家公布的三批限制出境文物名录中,青铜器共 36件,宝鸡有 8件青铜器入选。宝鸡馆藏青铜器中,国宝级文物达 55件,宝鸡出土青铜器大多造型独特、制作精致、美观大方,纹饰造型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拍摄自位于宝鸡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