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奢侈品牌杜嘉班纳辱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抵制洋货、支持国货的声潮又高涨起来。其实,我们西安也有不少本土品牌,在改革开放初期,追赶潮流的西安人一度走在了中国时尚潮流的前端。这期我们就挖一挖老资料,谝一谝西安老品牌的浮沉。
纺织大省带动的时尚潮牌
“不要束缚,我要班博”谁还记得这句广告词,还有当年满大街由陈小春代言的班博休闲服装店?当年的班博与美特斯·邦威、以纯、真维斯等一起,开启了西安人对于时装品牌的认知。
班博带着魔都上海的时尚基因创建于1995年,2000年在西安首创1000平方米的休闲服饰专卖店,后来请到明星陈小春做形象代言人,挟巨星之势, 广东、上海、武汉、沈阳分公司相继成立,后在进军上海时一蹶不振,至2013年落幕。有80后回忆,当年上初中时为了买一条班博的裙子,足足攒了两个月的早饭钱,那时候一条裙子是80元,一顿早饭是一元到两元钱。
当年,时尚品牌班博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我省是出名的纺织大省,又坐拥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西安工程大学,其中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更是被评为中国十大著名时装学府。
那时年轻人结婚条件好一点的,必须要有“三转一响”,其中“一转”就是缝纫机,据我馆馆藏档案记录,1986年西安缝纫机的销量在24—27万台,在没有外来潮牌的年代,西安人自己买来上海的裁剪书,学样裁衣,自己动手打扮自己。
当年我省的纺织品不仅内供全省,还销往全国,非常有名。据我馆馆藏记录,1986年我省的纯棉布销售为1.7亿米,涤纶纺织布销量为6270万米。1950年到1962年,陕西基本形成了以西安和咸阳为中心的纺织工业基地,我们所熟知的大华纺织厂(陕棉十一厂),国棉一、二厂、西北国棉三到七厂、第一针织厂、第一毛纺厂,累计投资3.5亿元,到“二五”计划末期,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5亿元。
(馆藏照片:国棉一厂,纺织工的青春年华)
到了60年代,大部分纺织厂都开始技术革新,70、80、90年代都在不断地进口新的机型,加大投资进行技术改革,以大华纺织厂为例,就在80—90年代完成了5300万元的技改投资。据我馆馆藏记录,1978—1983年我省共引进新设备39项,投资1413万美元。新设备也带来了新产品,1985年我省的纺织品就有新产品66项,新花色700多个,新研制的“乳白色低弹线绣”和“朱红色巴拿马”在全国拿了一等奖和二等奖,七个产品被评为全国优秀儿童产品奖,一个产品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产品奖,可以说,当时我省在服装的原材料上一直是潮流时尚的领导者。这样的潮流带动也给我省带来了不容小觑的产值,1985年的纺织产值达到了29亿多元。
(摄于大华1935——by 贺瑾)
当年满大街的花衬衫、喇叭裤见证了西安的时尚与青春,然而旧时的辉煌却没能持久,纺织大省还是没落了,时尚品牌也没有存活下去。现在的大华纺织厂和东郊纺织城都已成了艺术街区,似乎在回忆着当年带给西安乃至全国的潮流趋势。
(摄于大华1935——by 贺瑾)
全国闻名的“蝴蝶手表”
当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块蝴蝶牌的手表,于是舞会、话题、恋爱、结婚、生子水到渠成。”一位叔辈这样回忆道。80年代的蝴蝶牌手表全国闻名,在年轻人心目中甚至超越现在的很多国际一线大牌。当年的蝴蝶手表厂是全国三大手表生产基地之一,另外两个是北京和天津,蝴蝶牌手表因为技术先进、造型美,不仅在西北地区很火爆,在全国,甚至时尚之都上海的销量都很好。
(网络图片)
蝴蝶手表厂原来叫做红旗手表厂,1967年我馆的馆藏文件《红旗手表厂设计任务书》中记录,当年该厂的任务为单班年产30万只,双班年产50万只,以生产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所适用的普通民用手表为主。在馆藏的支援三线的同志的档案中,许多是被分配到红旗手表厂工作,他们不但带来了来自上海大都市的技术,也带来了那里的潮流趋势,为后来蝴蝶手表能够风靡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一位当年的员工回忆,一开始的红旗手表厂生产的是延安牌手表,质量非常好,用的全都是上海SS1机芯,后来才改了名,生产玉兰手表和蝴蝶手表。别的手表卖几十块的时候,我们的蝴蝶表已经卖到一百多块钱了,是带日历的那种。
(网络图片)
1969年,红旗手表厂改名蝴蝶手表厂落户西安长安区,自此开始了它20多年的辉煌。从建厂到1992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5.06亿元,相当于10个蝴蝶手表厂的注册资金。馆藏档案显示,1985年我省的手表销量依旧是120—130万只之间,蝴蝶牌手表几乎占了全部份额,可以说20年来这种手表几乎每年销量都在上升,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一听对方是蝴蝶表厂的,立即要攀上关系,方便内部买手表。
然而好景不长,1993年,蝴蝶表厂开始走下坡路,遭遇了市场变化的重创。计划经济时代产品销售无忧,但市场经济的到来,电子手表出现并抢占市场,机械手表没有了市场优势,再后来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冲击,让蝴蝶牌彻底销声匿迹。
当我们再次来到位于长安区的蝴蝶表厂,只剩下老旧的厂房和家属楼似乎在诉说昔日的辉煌,这个曾经以《梁祝》为灵感来源的、表达美好爱情的牌子,终于还是在时代的巨浪中没落了,但作为我们西安本土的时尚品牌,它确实让我们无比骄傲过。
记录美丽的“华山相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有自拍神器,在那个年代也有记录美好的神器,它就是西安本土品牌“华山牌相机”。
(网络图片)
说起华山牌相机就不得不提到西北光学仪器厂了。西北光学仪器厂系原兵器工业部国防精密光学仪器厂,始建于1953年,由前苏联援建。几十年来,西北光学仪器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聂荣臻、邹家华、曹刚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西光公司视察。
当年的西北光学仪器厂,除了生产过华山牌相机,还生产过和平牌和长乐牌相机,只不过华山牌出产的机型更多,生命力更持久,所以更为人们熟知。据《西安古今大事记》刊载:1958年7月6日 ,西北光学仪器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小型高级照相机“和平”牌照相机。该机为单镜头平视取景照相机,机身上印有美术字“和平”二字,是参照前苏联“运动”牌相机进行试制的,产量仅有200台左右。当时销售价格80元。
(网络图片)
据一位老辈的相机收集者回忆,60年代初开始出现胶木的华山牌相机,当时的售价为80元,但是当年人们的月工资平均才不到60元,所以并不受欢迎。后来因为库存太多,1964年厂家处理库存,每台仅售8.5元。这位相机爱好者就是在这时候买了第一台相机,他说:“我是在该厂职工摆的路边摊买的,才花了8元钱,还花了两角钱买了黑白胶卷,开启了我的摄影之路。”
(网络图片)
据我馆馆藏记录,1986年相机的全国需求量是240万架,到了1990年就飙升至4900万架,华山牌相机也在这种市场需求中不断地求新求变,出过不少机型。当年的华山牌相机在全国都是很受欢迎的,自然价格也随着销量水涨船高,后来一部相机已经卖到了100多元。不过那时不少人已经开始用照相赚钱,据一位多年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回忆,70年代他用华山牌相机给大家照黑白照片,一张收费6角钱,有时候一天能收入上百元。
之后西北光学仪器厂更名为西光集团公司,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多,虽一直出产相机,后来还生产过数码相机,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早已没有了当年华山牌相机的辉煌。
(网络图片:当年钟楼的华山牌照相机广告横幅)
西安还有这些驰名品牌
黄河牌电视机
现在的年轻人追“苹果”手机,远不如当年的西安人追“黄河牌彩电”来得疯狂。1984年黄河机械厂引进了彩电生产线,“黄河彩电”诞生,那个年代它就是结婚必备品。买一台“黄河彩电”先得存好几年钱,斥巨资购买,还经常没货,比现在的限量版奢侈品紧俏得多。
秦俑奶粉
提起秦俑奶粉可能老一辈人比较熟悉,但是提起银桥乳业就是西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品牌了。从临潼相桥镇走出来的银桥,靠着五口大锅,白手起家,做了一年炼乳,1980年做出了秦俑牌奶粉。2002年9月1日,“秦俑”奶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陕西省中国名牌零的突破。2003年,集团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从而成为国内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业。2005年9月,秦俑奶粉和银桥牛奶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银桥人大概也不会想到,当年在老厂区楼上的那个横幅“秦俑牌奶粉从这里走向世界”会梦想成真。
德懋恭水晶饼
"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形容的就是德懋恭的水晶饼,它是世界各国游客西安之行的必选珍味,更是老一辈陕西人走亲戚常备的礼品之一。“德懋恭”已经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阳锅巴 荣氏果汁
如今在超市的货架上还能看到这两个品牌。当年的太阳牌锅巴盛极一时,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赛事赞助商,熊猫盼盼都是它的代言人,月产量达3000吨,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1996年出品的荣氏果汁,能屹立市场不倒也与陕西是果业大省有关,目前,荣氏也在积极转型,再战全国市场。
钟楼奶糕和冰峰
20世纪70年代,在西安钟楼附近有一家小铺面的钟楼食品店,最早的小奶糕就是从这里诞生的,也因此得名"钟楼小奶糕"。虽然钟楼小奶糕也曾进军全国市场,现在却只在西安作为一种记忆存在着。
1953年诞生的冰峰汽水,陪伴了多少西安人的幼年、青年、中年甚至老年,它在西安简直是一种神一般的存在。
它们已经成为古城的文化符号和古城名片的一部分了。
酸奶是银桥的
饮料是荣氏的
雪糕是钟楼的
汽水是冰峰的
西点是米旗的
水晶饼是德懋恭的
葫芦头是春发生的
冰激凌难忘美登高的
西安人是很讲究的
有人说,杜嘉班纳生于1985年,卒于2018年上海,虽是一句玩笑话,却暗含道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着惊人的购买力,失去了中国市场等于失去了半个世界,相反地,拥有了中国市场即打下了半壁江山。
西安,曾经有过那么多全国知名的本土品牌,创造过那么多的辉煌,如今幸存下来的本土品牌依旧在寻找自己的出路。而我们作为热爱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更要支持本地品牌,支持它们在大西安起步腾飞之时,搭上这趟开往全国乃至世界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