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剧照)
最近,一部电影《音乐家》热映,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又再度被人们记起。影片中不仅有《黄河大合唱》的激情回响,也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爱情旋律。这一期,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家冼星海的爱情轨迹,了解一下那时的“520”(我爱你)是如何表达的。
玲:
匆匆别后不觉已届两度寒暑,两地遥隔,能不依依?时为秋凉,尤望加衣珍重。别后想必学业进步,身体健康。我在这里身体比前健壮硕大,精神健全,食欲增加,工作更比以前进步,见识亦较以前广泛,身心非常愉快。
妮娜在你殷勤爱护之下,必定很幸福地过她的生活,亦必比以前更天真活泼了。她这一幅小面孔,我时常都怀念着她,今年她是两岁了,长大一些还是送她到幼稚园,免得你分心,有碍工作和学习。
我们今后更要进一步地锻炼自己,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的各方面。我总有这样的感想,我们一天比一天进步,但我们在现在的环境,应该更努力去学习和工作。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就是锻炼自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苦干和谦虚的精神,我相信你比我做得更好,我时常提及无非就是勉励我们加紧日常生活。的确地我在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我想在不久,我们可以见面团聚彼此交换一些过去经验和意见,又是何等愉快的事呢。现在你更要安心工作,我回来时必定带给你许多安慰和愉快......
这是冼星海在苏联完成革命任务期间,以别名“黄训”写给他的夫人钱韵玲的一则信,虽未说一句爱,却满篇是爱,一句“两地遥隔,能不依依”诉说着思念,信末的盼归又是何等殷切。然而他终究成为了回不了家的音乐家,她亦做了苦等一生的痴情决定。
出身不好的冼星海曾爱过上海滩第一豪门家族盛家姑娘——女钢琴家盛建颐,却在1938年在武汉娶了小学音乐老师、已故著名学者钱亦石的女儿——钱韵玲。第一段感情失败的原因被外界评价为门第不和,而选择钱韵玲,不仅是因为两人有共同的抗日志向,也是命运和缘分将他们连在一起。
冼星海和钱韵玲婚后决定要共赴延安继续战斗,他们在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举办了简单的婚礼。1938年10月,在八办的帮助下,他们乘坐华侨捐赠的汽车,扮作侨商,躲过盘查越过封锁线,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的生活十分艰苦,但钱韵玲却知道怎样调剂这种艰苦,她将黄豆炒熟磨成粉末状,随后再加入红糖一冲,为丈夫做出了“土咖啡”,在钱韵玲的陪伴下,延安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也是苦中有乐,颇有生活情趣。白天冼星海带着一众师生上山开荒,晚上就进行创作,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两人不仅有了爱情的结晶——女儿冼妮娜,还创作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
然而这样的伉俪情深仅仅持续了两年,1940年冼星海接到组织的任务,前往苏联给纪录片配乐,未曾想到这一别竟是后会无期。苏德战争的爆发断了他们回国的路,冼星海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被彻底拖垮了身体,1945年初住进医院的冼星海最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直到1945年的11月,钱韵玲才得知这个噩耗。
失去了冼星海,钱韵玲没有再另觅伴侣,而是在不停地创作。即便是天人永隔,钱韵玲也希望冼星海能够在天上看着自己的愿望实现。钱韵玲说:“有音乐在的地方,他就不曾离开”,正如冼星海他不是诗人,却给钱韵玲写出了像诗一样美好的诗句:“我这边有同一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