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档案故事】一本本陈旧的通讯录,带你了解这样一支军队

    来源:宣传处 作者:贺瑾 发布:2019-09-01( 浏览 5487 人次)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253.jpg

    不久前,省档案馆迎来了几位查档者,来者自称是李秉文的亲属,要查找已故亲人的档案,他们表示只知道其曾经参加过青年远征军。在翻阅了众多省馆的档案资料后,最终虽找到了李秉文的档案,却是在“国立四中”的同学录中发现。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00.jpg

    然而被他们翻找过的省馆的大批关于青年远征军的档案,以及回忆起来的一些故事,却带我们走近了这支不那么出名的军队——青年远征军。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曾派出一支入缅作战部队,史称中国远征军,历史上记录这支军队曾作出重大贡献,却伤亡惨重。1944年10月,中国抗战进入末期,也是最艰苦的时期。此前,随着太平洋战场的节节退败,为打通大陆与太平洋的补给路线,日军在1944年4月发起了“一号作战”。八个月之内,日军打通平汉铁路、粤汉铁路,国军一溃千里,丧失守城146座,损兵50余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高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青年从军。短短数月,十二万青年投笔从戎,编成九个师、两个团,这支队伍叫做青年远征军。

    青年远征军和中国远征军不同,他们基本没有参与过正面战斗,而是国民政府组建的一支文化程度较高、武器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他们一部分在湘西、昆明受训,还有一部分去往印度接受汽车驾驶等技术培训。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05.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16.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21.jpg

    一声令下 参军者踊跃 多为中学生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27.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30.jpg

    “自从我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号召全国有志青年分期从军,这两个月来,全国各地青年,热烈响应、自动报名,到现在已达十二万人以上,超过了预期的名额。我全国从军青年这一种蓬勃奋发、慷慨壮烈的报国热忱,不仅足以振奋全国抗战的人心,而且足以湔雪我们民族东亚病夫的耻辱。现在征集的青年,正在陆续集中,分赴指定地点入伍,开始编队训练,准备效命疆场,为国杀敌。当此入伍后,正是你们军中新生命的开端,也是你们许身报国、成功立业、光明远大前途的发动,从此以后你们的成败便是我的成败,故你们的生活、你们的事业、你们的品德、你们的生命,我都要负其全责,所以我不仅是指挥你们作战的上官,亦是训练你们学业的导师,而且是保育你们、督察你们、培植你们成功立业的父兄......”

    这是蒋介石对第一批征集来的青年远征军的训词。可见建立这支军队的初衷除了上阵杀敌外,更注重的是这些青年军人品德、学业的培养,为现代化军队做准备。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34.jpg

    为什么蒋介石在训词中说十二万人已经大大超过了报名人数呢?1944年11月,全国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在陪都——重庆成立,同时成立编练总监部,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任政治部主任。与此同时,国统区内各省也成立知识青年征兵委员会,从政府机关、学校、社会中征集知识青年从军。11月征委会下达征兵数为:各省市97380人,专科以上学校2500人,各党部620人,共计100500人。1945年元旦,知识青年远征军正式成立。其实早在1943年,在大规模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前,为了补充驻印军的特种兵(如汽车团、炮兵团等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兵种),就已经由个别新兵补训处招收一些知识青年,成立了几个团,陆续空运到印度去。

    那么这十二万人的具体人员构成是怎样的呢? 从我们的馆藏资料可以分析出一些概况。

    青年远征军总体来说来源于部队和地方两个大的方向,以209师为例,当时接收充编部队75师2个团1904名,教导团245名,运输二团第二营204名,独立工兵234名,共接来自部队人员2287名。从201到209师,部队收编大约占了六分之一,剩下的才是地方招录来的。

    从下图可以看出,地方招录来的人,大部分为初中和高中生,资料统计,地方人员构成:专科、高中、初中比约为1/5/10。有一个传言,说当时开始号召报名时主要是在大学中宣传的,可是效果不理想,所以改为在中学宣传,名一下就报满了,可以想象,中学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最热血,自然报名最踊跃。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38.jpg

    以207师人员构成图为例: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47.jpg

    207师的青年军大部分来自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49.jpg

    从士兵入伍前的职业上来看,学生占有较大比重,为44%,接下来是从政人员,为24.7%。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52.jpg

    士兵的年龄以18—22岁居多。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358.jpg

    从学历上统计,初中肄业最多,第二为初中毕业,第三为高中肄业。

    步兵和炮兵是主打  女青年多为通讯兵和医务兵

    资料显示1945年4月,青年军在经过近半年的集训后,从各师中选拔一批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兵种培训,其中选赴印度学习汽车驾驶等机工人员4467人、外事局员、译员133人、中央军校学生700人、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学生296人、赴美民航生180人、昆明突击总队1000人、昆明无线电训练班200人、特种宪兵200人,共选拔出7176人。

    剩下的人就被留在各个师进行军种分配,学习并训练。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01.jpg

    从分配的军种来看,步兵遥遥领先,接着是炮兵。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非常规律和艰苦的训练,以备来年战场上以身报国。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04.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07.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12.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36.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39.jpg

    在众多通讯录中,我们还发现了专门为女军人定制的页码,可以看出女青年军大部分都进入了通讯兵、教师队、医务兵的队伍。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45.jpg

    回忆:在印度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日子

    据一位跟随部队远赴印度的青年回忆,他在陕西洋县读书时决定投笔从戎,1945年元旦,他取道汉中、宝鸡,到西安,1月底乘美军运输机抵达云南,正式在曲靖入伍,2月19日,他搭乘美军运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抵达印度汀江,随后乘火车转赴兰伽,正式开始受训。

    在兰伽受训的,除了中国青年远征军,还有英美士兵和印度士兵。营房是红砖平房,为英军在一战后关押德国俘虏的地方。大屋每间房可容纳23人,睡矮木床。他们一下飞机在入营之前要打预防针和消毒,否则不能入内。

    第二件事便是将国内带来的衣服上交、烧掉,然后大家穿上英国提供的新式军装(包括卡其布外出服一身,便装一身,内裤、背心各两件,袜子、毛袜子各两双,皮靴一双,胶底鞋一双,大盖帽、便帽各一顶,橡胶布一床,棉毛毯一床,棉被一床,蚊帐一顶,枕头和白枕套、白枕巾各一个,外加洗漱用品)。

    士兵们轮流做饭,没有专门的厨师,每天给发大米、面粉、蔬菜还有肉,说是牛肉,许多人认为是水牛肉或者象肉。青年军士兵的津贴是每月八个卢比,青年军们用这八个卢比大约能买到一些信封、信纸和一个日记本,或者能吃三顿饭、理三次发,每逢休息日,青年军士兵可以去兰伽的商业街上购物。

    在兰伽的青年军参加汽车驾驶训练的很多,虽然没有参战,但也有很大的危险性。青年军们曾经到当地的中国公墓祭祀,死者多为汽车肇事的牺牲者。汽车训练课程很艰苦,据西南联大一位学生回忆,有时是连续二十几小时的课堂,二十几小时的驾驶,不管是驾驶还是看教育影片,个个全神贯注。高强度的训练使人疲惫不堪,有人就曾亲眼目睹一名学员在训练中头破血流,脑浆溢出。

    参考资料:

    《近代史资料》(128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联大八年》,新星出版社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五),台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精美制作的通讯录 记录军中情谊

    在我馆馆藏的若干青年远征军的通讯录里,不乏有制作非常精良的,而这些通讯录制作的费用,有些是由师长赞助、有些是由发起人或者编委会自己出资的。由于不少通讯录是这些师部解散几年后才开始整理、编纂,所以联系个人、收集资料的过程也异常困难。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49.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53.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459.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502.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506.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509.jpg

    通讯录中还专门为不同军种制作了logo。

    1946年2月,中央军委会成立青年远征军复员管理处,军政部长陈诚兼任处长,蒋经国、彭位仁、邓文仪任副处长。蒋介石最初并未考虑到第一批青年军很快就复员,因而未做复员的准备,于是他把这事交给了蒋经国。

    青年远征军的复员管理工作,实际上是控制复员军人的工作,复员管理处名义上由陈诚任处长,实际上由副处长蒋经国负责。青年远征军复原前必须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也就是思想教育、洗脑。1946年5月,青年远征军一部分服役期满的人员经培训后复员、转业,青年远征军完成了抗战的光荣使命。1946年6月3日,蒋经国正式宣布第一批青年军复员,并规定这一天是“复员节"。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512.jpg

    从后来一位军人给老师手绘的贺卡,以及编委会的良苦用心来看,这批青年远征军在军队服役时还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的。虽然它们绝大部分并未上战场参加过正面战争,但是他们接受过的历练,却使他们成为后来社会上的中流砥柱,在青年远征军受训的短短一年,必是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永远的财富。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520.jpg

    微信图片_20190901133523.jpg

    (本期图片来源于陕西省档案馆馆藏,如需使用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