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阅兵式上亮相的陕西彩车
15米长、9米高、36个动态模组、整车33吨,仅一台发电机就重达2吨......
这是10月1日在国庆阅兵礼上亮相的陕西彩车,然而,这辆彩车一出现就遭到网友吐槽:“这是啥么!”“看不懂!”“这是拉了一车砖吗?”甚至有好事网友用P图表达情绪。
我们暂且不表陕西彩车的科技含量究竟有多惊人,先来说一说如果这辆彩车当真拉的是一车秦砖汉瓦,它得有多贵。
秦/砖/汉/瓦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泛指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
在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土木之功"。用斗拱的建筑形态,既能有支撑的力学作用,又有装饰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传统房屋建筑浓厚的民族风格。
在中国建筑发展的漫漫长河中,这种青砖古瓦的建筑风格延续了很长一段时期,而这种拱形大屋顶的建筑形式,虽后来在材质上多有变换,但万变不离其宗。
然而,如果单说“秦砖”和“汉瓦”,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令人咋舌的。
秦砖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秦砖的特征,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等纹理,有游猎、宴客等内容,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有的秦砖上刻有文字,字体瘦劲古朴,这种古砖十分少见。汉代画像砖较为普遍,内容更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种种画面。
汉瓦 汉代的瓦当相比于秦瓦,纹饰方面更为精细。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汉代瓦当中,以文字瓦当的数量最大,特点是在形制上分区划界,中心是乳钉与联珠,给铭文安排一个固定模式,在此范围内作上下左右的变化,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例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万寿无疆""天地相方与民 世世中正永安"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
砖和瓦的由来
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各地区、各民族得到了广泛交流。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手工业更是突飞猛进。所以秦汉时期建筑陶器的生产规模、烧造技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素有"秦砖汉瓦"之称。
除前文提到的各类纹饰的秦砖以外,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中所用的秦砖之多,举世罕见。《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前文所提到的空心砖,起源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空心砖的制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砖面上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它不单是作为建筑材料,更多的是用来建造画像砖墓。这种空心画像砖,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阙门建筑、各种人物、乐舞、车马、狩猎、驯兽、击刺、禽兽、神话故事等有四十多种。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面貌及绘画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到东汉初期,画像空心砖的应用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四川一带,中原地区空心画像砖墓到东汉后期为小砖所替代。这一时期的画像砖内容更为丰富,有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探矿、桑园等,有描写社会风俗的如市集、宴乐、游戏、舞蹈、杂技、贵族家庭生活等,还有车骑出行、阙观及神话故事等。这些画像砖是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现实写照,在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及艺术上有着重大价值。
建筑用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简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瓦坯制成后,在简瓦前端再安上园形或半圆形的瓦当。以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大量出土的文物来推测,这种简瓦和板瓦的烧造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
而秦代瓦当,绝大多数为圆形带纹饰,纹样主要有动物纹(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等)、植物纹(叶纹、莲瓣纹和葵花纹)和云纹三种,秦瓦当有文字的绝少。汉代瓦当大量的是文字瓦当。秦至西汉初期多用带圆形瓦当的筒瓦,在瓦的背面留有明显切痕,到西汉中期,瓦的制法采用一次成型,瓦筒仅做半筒,瓦背没有刀切之痕迹;秦代带纹饰的圆形瓦当,中央无大圆柱,而汉代的则必有圆柱;秦瓦当边狭,用手捏成,宽窄不匀,汉瓦当的边轮整齐;秦瓦面积不大,汉瓦面积小者也较秦瓦略大。
秦砖汉瓦有多珍贵
"踢一脚陕西的土,保不准就有个瓦渣片片叫你拣上,这些瓦渣都是值钱的遮钱儿货(陕西方言:值钱的物件)"——这是老陕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这有年头的一砖一瓦都值钱。
据说,1973年前秦始皇兵马俑坑还没有挖出来的时候,乡亲们由地里拣一半个土陶片片,瓦渣片片还能到县文化馆换钱花,自兵马俑大白天下时起,瓦渣就换不了钱了,那是珍贵的无价之宝。
如今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汉阳陵、茂陵等著名景点,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珍贵的秦砖汉瓦。
熟悉拍卖行业的人都知道,如今的秦砖汉瓦已是很难寻,连明清时期的砖瓦都不常见了,可见秦砖汉瓦如今已是无价之宝,若是陕西彩车真拉了一车秦砖汉瓦,你说那得有多贵。
高科技含量的陕西彩车
最后,再来说一说“十一”阅兵礼上的陕西彩车,这个被网友调侃为黑黢黢的大家伙,实际效果是这样的——
它的科技含量非常高,它的车身由250多块相同模块,36组不同造型的升降模组及上千块小LED屏组成,不仅要完成“五个陕西”主题的展示,以及秦岭、宝塔山和现代城市三个造型变化,每个显示屏还要与主屏幕4K超高清画面完美配合。
“五个陕西”分别是:
生态陕西——核心元素为秦岭山水,通过展示秦岭如画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人文陕西——展示形象明确、识别度高的黄帝陵、兵马俑、城墙等陕西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一个历史深厚、人文创新的陕西。
红色陕西——宝塔山从中升起,点明了红色陕西的主题。展现出延安精神引领下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以色调的转换作为内容演变的视觉符号,通过毛乌素治沙工程、洛川苹果、富平柿子、阎良现代农业园区等,解码陕西的红色基因,展示了红色陕西的革命历程和脱贫攻坚。
科技陕西——以陕西在航天航空技术上的新技术、新突破作为主要展示内容。主要有航天六院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西飞集团研发生产的运—20等,结合卫星测控、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的科技发展,集中展示“硬科技之都”的创新力量。
开放陕西——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作为主体形象,结合大雁塔、大秦腔、西安夜景等城市符号,反映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五通”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一个开放发展的陕西。
陕西彩车项目组从4月10日到6月8日共六次进京汇报设计方案,三次将模型送至北京评审,专家组对陕西彩车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创新设计予以充分肯定。而10月2日,陕西彩车亮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面向公众展演更是成为了全场焦点,引起轰动。
为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点赞!
期待陕西彩车回家!
(本期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