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去年我们盘点了陕西的高考故事。
昨日小编浏览新闻“xx考生遗忘准考证......”,一条评论亮了“为什么年年都有人遗忘准考证”,于是有关高考关键证件被大家编成了段子,叫做“最容易被遗忘的准考证”。
本期【档案故事】就从档案中历年的“准考证”变化,给大家讲讲有关高考的故事吧。
1952年全国性质的高考,那时填写的报名表和录取名单都是繁体字。
然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大学有自己的招生系统了,其中就有陕西著名的国立西北联大。
此为1944年国立联合大学的准考证,上标注当时的报名费是300元,什么概念呢?有据可证当年盐价大约是32元一斤,300元的报名费买不到10斤盐。
1946年国立西北大学的准考证,从注意事项第三点“口试及体格检查时仍应呈验本证”,可知当时入学需口试和体检。
从1953年到1957年,全国高考准考证基本没有改变,会贴心地附上考试时间表,提醒考生。
从1958年到1966年,全国各地开始分省进行招考了,1966年的准考证上已经没有招生用章了,高考被取消。
1977年恢复高考。
80、90、00、10年代的准考证。
今年的高考结束了,在当初那个年代,父母会给我们准备一根油条两个鸡蛋,寓意考100分,如今考场外的家长,会穿上旗袍、手持向日葵,寓意“旗开得胜”“一举夺魁”。在万众瞩目下成长的中国孩子太不容易了,然而考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健康才会有数不尽的希望。
祝每个努力的孩子,都有一个好的未来。
(本期图片用图为馆藏图片及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