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皮儿、肉夹馍配冰峰”“泡馍、小炒配冰峰”“水盆、葫芦头还得配冰峰”,你会发现,无论是“西安土著”,还是来西安品尝这些地道美食的外地游客,大都不会缺了“冰峰”这款饮料。“嘣......呲......”,瓶盖一开,橙黄色的汽水冒着气泡和凉气,美味的一餐就开始了。
“冰峰”两个字,对西安人来说并不仅仅是汽水的名字,甚至成了一种搭配本地美食的情结。本期“老字号”就带各位看客探访这个拥有72年历史的传奇企业。
机缘巧合 花落长安
走进位于浐灞的冰峰汽水厂,首先看到的是厂房门前码放整齐像一座座小山似的空汽水瓶,很是宏伟壮观。继续前行,朴素的办公楼里挂着满墙的荣誉奖牌。在办公楼会议室的玻璃柜里,看到了熟悉的实物档案和年代久远的档案袋——从50年代到现今不断改进升级的汽水瓶、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厂房生产线、工人的照片和最早一批员工的个人档案,翻开这些泛黄的历史印记,聆听工作了30多年的总经理陈卫平的讲述,故事开启了......
1948年,有位新疆商人从天津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本想在家乡乌鲁木齐开办汽水厂,当设备行至西安时遇到大风雪无法前进,设备停留在西安。1951年,商人在西安东大街马场子附近驻扎下来,用所买的设备开办了“西北汽水厂”,这就是“冰峰”汽水厂的前身。当时该厂只有正式员工三人,临时工十余人,由于汽水具有时令销售限制,厂子为了维持经营,只能采取“夏天做汽水,冬天弹棉花”的生产经营方式。50年代,西北汽水厂经过公私合营以后,并入国营西安市食品厂,成为汽水车间,其他的五个生产车间主要生产糖果、面包、饼干、糕点等。关于“冰峰”这个名称的来历,据说是由于食品厂内原有一口甘甜的水井,到了冬天,井口和轱辘上被厚厚的冰雪覆盖,远远看去就像终年不化的雪山顶峰,工人们灵机一动说:咱们生产的汽水就叫“冰峰”吧,于是,从前一直叫“洋汽水”的本土饮料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扩大规模 花开遍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冰峰作为“非生活必需品”,主要在国营商店、国营餐馆、电影院凭票配给,或是用作单位降温用品被集中采购,那时的冰峰还尚未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也不可能出现在街头巷尾的餐桌上。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安食品厂开始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设备,汽水车间启动半手工半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四条生产线生产汽水,1984年,平均每天的产量达到十二万瓶,年销量突破一千万。同一时间,西安市场上出现了二十余种饮料,可都无法撼动冰峰汽水在市场上的地位,冰峰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趁热打铁,西安市食品厂于1986年开始面对市场招商,并投资80万美元引进当时世界先进的德国O+H生产线,大刀阔斧地开启了规模化生产,从每天的12万瓶产量达到20—30万瓶,同时研制出了荔枝、可乐、哈密瓜等不同口味的汽水,到1987年年销量突破了3000万瓶,供不应求的“冰峰”汽水成了夏天西安老百姓必备的饮料。据描述,每天到食品厂进货的车辆排队排出了南小巷巷口,于是思想开放的领导层开始决定转变销售模式,采取分销制,设置一级分销商13家,再由一级分销商把汽水供应给二级及以下的终端经销商,这样不仅缓解了厂区的拥堵情况,还加深了产品对各个分销区块的渗透与影响,这种全国领先的自创经营模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并被多家企业借鉴。
87年冰峰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多面受敌 风雨飘摇
到了90年代初,随着“津美乐”“雪菲力”等众多本土饮料的出现,加上健力宝进军西安市场,尤其是1995年可口可乐登陆西安,国际洋品牌、国内一些品牌围攻冰峰,特殊政策使得冰峰汽水的市场占有率一度下降到只有30%—40%,据记载,1995年年产量下降到了2000万瓶左右。由于目睹了国内其他城市的本土著名汽水品牌如北冰洋、山海关、天府可乐等,被国外知名品牌收购之后立即被雪藏的状况,冰峰汽水所能做的只有默默抗衡,其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老一辈的“冰峰人”如今回忆起来依然满是感叹:当时,西安市食品厂旗下的六个分厂中其他五个全部倒闭,只有冰峰汽水厂在坚持,全厂近1000人靠冰峰养活。1994年春节,冰峰汽水厂在支援了其他厂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之后,账上已经没有钱用来购买生产汽水的原材料了,于是厂里发动职工集资,厂长6000元,副厂长4500元,职工1500元……就这样凑齐了启动资金,汽水厂才得以正常运转。整个90年代前中期,冰峰厂基本没有招工,并且每年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现状。1994年,冰峰厂领导决定改革工资制度,按市场化采取岗位工资、同工同酬、重要岗位加系数的方式激励员工。在“冰峰人”执著的坚守下,经过几年的团结努力,1997年转机出现了......
紧抓时机 再创新高
1997年以后,津美乐、雪菲力、健力宝的热度消退,冰峰汽水厂逐渐走出阴霾,年产量恢复至2700万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厂领导看到了希望,给员工们承诺,只要大家卯足劲儿干,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就给大家发年终奖。
有了物质奖励,员工们干劲十足,冰峰稳住了,属于西安人熟悉的橘子味儿汽水又回来了。2007年,由于销量过大,位于城墙边的厂子已无法疏通络绎不绝来拉货的车辆,决定搬迁落户浐灞;2008年,西安市食品厂与其他五家公司及厂合并为西安市糖酒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以后,西安市食品厂在经历国有企业改制后,坚持走民营化道路,搬迁厂址,引进南京轻机灌装线,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开发陕南陕北、甘肃、山西等市场;2010年,冰峰汽水年销量突破一个亿以上;2012年,为了满足外地及海外客户,冰峰汽水厂研发了罐装冰峰汽水,报道占据了当年4月30日《华商报》头版头条的位置;2015年,冰峰开发罐装酸梅汤产品。
旧厂区等候拉冰峰的车辆
不断地刷新数据,转变思路,扩大规模,截至目前,西安冰峰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共生产销售碳酸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包装饮用水、风味饮料、茶饮料等五大类、四种包装、六种规格、十八个品种,日平均销量150万瓶,年销售量达三亿瓶,冰峰产品已经从陕西走向了全国200多个城市及十几个国家。
探访过程中,有幸参观了冰峰厂的生产流水线,看到了那台已用了几十年的最初引进的混合设备,这台老古董时不时还会发出轰隆隆的声音,仿佛在诉说自己当年的功勋;当看到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而忙碌工作的“冰峰人”,更加感慨这家有着曲折经历的老企业的不易。
回望厂区大门外一抹红色的“冰峰”二字,不禁感叹:若不是坚持,若冰峰消失了,“三秦套餐”里我们拿什么配凉皮肉夹馍?我们拿什么配夏天的烤肉?假如没有冰峰,拥有厚重历史的长安,会不会因为缺乏一味甜蜜的表达而略显古板?幸好,冰峰还在,它用三分橘子味,七分打不趴,让喝的人感受到了秦人古朴与固执下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