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予以公布,陕西四地上榜,其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榜上有名。(国务院最新公布!陕西四地上榜!)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是陕西省档案馆的重要珍藏,馆藏档案两千余卷。2018年,陕西省档案局馆编纂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62万字,内容丰富,并附有80余幅珍贵档案照片,“秦风档案”公众号也曾讲述过有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档案故事”(【档案故事】陕西高校TOP10中五席都与“它”有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西北联大工学院是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一个分院,这个神秘的遗址究竟什么样?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又有怎样的传说,本期小编“大虎”就带大家近距离参观这座遗址、聆听有关它的故事。
西北联大工学院遗址准确的地址位于城固县城南12公里董家营的古路坝村,从城固县驱车要半小时左右,经过蜿蜒交错的一段盘山公路,便看到了这个蛮大的村子,村子的正中央立着一块石碑——古路坝。
据记载,古路坝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三坝"(其余二坝为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坪坝)之一,这里有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始建于1888年。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南迁后,这座教堂便成了西北联大工学院的校舍,学校在此办学长达7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这里培养的学生中,后来成为中国两院院士的15人(包括材料学之父师昌绪),这里被誉为“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圣地”和“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源地”,现在的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十几所著名院校和专业都由此传承,为国家救亡图存、教育兴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档案图片:城固国立西北大学教室楼院
前往遗址附近,远观遗址只有当年校舍的踪迹,并无天主教堂的样貌,只有距离校舍十米开外有一尊神像和校舍门头的牌匾上写的“天主堂”证明者此处的前身。
据载,清末天主教区渐续发展过程中,城固教会划属为汉中教区,主要由意大利传教士负责,公元1888年(光绪十四年),意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汉中教区首任主教,欲在此修建主教堂,意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后,在古路坝大兴土木,平掉一座山头,修建主教堂。当地老百姓介绍说,天主教在此地鼎盛时期,山上山下整个村子都是教会的势力范围,山上有主教堂传经布道,山下有教会的医院、学校、体育用地,宛如一个小型政府机构,修建的房舍五百多间连成一片,下雨都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1938年4月3日,教育部令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又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1938年7月27日,教育部长陈立夫发出训令,令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西北工学院,8月10日,以李书田为主任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东大工学院由四川三台,焦作工学院由甘肃天水陆续搬迁到古路坝,东工及焦工两院的图书和仪器构成了西北工学院的教学基础,10月开始在重庆、成都、西安等地招收新生,11月12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据当地村民介绍,抗战胜利后,大部分师生返回,只有一小部分留下安置为民。档案记载,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北洋大学、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相继复校,因西北工学院保留建制,且办有成绩,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职工随三校复员离去,剩余师生大学分遵从教育部的决定,随西北工学院迁至陕西咸阳新校址。
当地人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外国传教士全部回国,国内教职人员返回家乡,就地安置为民的就在古路坝教堂内办起的小学中任教。"文革"中教堂房舍大多拆除,仅余主教堂院和修女院两处建筑,如今我们看到旁侧遭到严重破坏的就是早期的修女院,这里曾兴办小学,“文革”时期破坏一直未修葺至此。
如今,这个有着重要历史回忆的遗址已经被抢险维修工程的围挡环绕,围挡的院落里还有新修建的陕西古路坝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室。
然而,办公区内空无一人、大门紧锁,围挡中也不见施工。这个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是否还能站在这里回忆起当年西北联大工学院的师生们意气风发的学习劲头呢?是否还能在想象中“聆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