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老字号】“老孙家泡馍” 对古法的执着

    来源:宣传处 作者:文图:贺瑾 发布:2020-10-19( 浏览 4424 人次)

    微信图片_20201019100531.pn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28.jpg

    “到西安看兵马俑、吃‘老孙家’牛羊肉泡馍”,西安刚开始面向全国开展旅游城市的宣传时,这是红遍全国的宣传口号,如今这个被称为“馍都”的网红西安,遍地是泡馍,“老孙家”这个老招牌经历了什么?它能否守得住往日辉煌,本期“老字号”栏目带您走近“老孙家泡馍”......

    初见它 感受特殊的“倚老卖老”

    采访约在东门外东关正街上的“老孙家”。这是一栋五层的建筑,远远望去虽古老却仍看得出昔日“霸主”的身份,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和一楼货架上方便包装的清真食品,似乎在证实着“老孙家西部清真饮食苑”这个身份。

    采访是在一个普通的周三中午,三楼的用餐大厅里坐满了食客。“叔,您还是老样子,糖蒜两碟?”“阿姨,您今天又过来了,还是不要明油?”“大爷大妈,都学会微信支付了,与时俱进啊。”服务员热络地招呼着食客们。“他们都是附近的住户,经常来这儿,有的是从端履门老店跟过来的,有不少都是从小吃着‘老孙家’长大的”,服务员介绍道,“‘老孙家’近期推出了老年人18.8元的优惠活动,这个活动还将长期开展下去。”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32.jpg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34.jpg

    走进操作间,泡馍师傅正用炒勺加盐,一个抬手抖腕的简单动作,泡馍与泡馍之间的差别就出来了。师傅说,“老孙家”的厨师换了一代又一代,都是老师傅带徒弟,手艺是代代相传,以前的老师傅用的是指尖撒盐的技术,现在为了讲求卫生,就改用大勺了。别看门口陈列了十几二十种汤料,这一碗泡馍好不好吃,全凭师傅一双手。

    原来,“老孙家”的“倚老卖老”就是字面意思,卖的是老招牌、老味道,倚重的是老西安,来的都是回头客。

    了解它 重温往日时光

    与其说“老孙家”泡馍卖的是泡馍,不如说它卖的是情结。东关正街的“老孙家”之所以看起来有了年份,是因为这栋更新重启后的大楼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37.jpg

    “老孙家”饭庄始建于1898年(清光绪24年),正值“新政改革”时期。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办实业,确定了“工商立国”的方针,“老孙家”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最初只有位于端履门的两间小房子。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40.jpg

    1956年,“老孙家”公私合营,成为国有企业,经营面积由原来的两间扩展到五间的两层小木楼,职工三四十名。由于民族特色突出、风味独特,成为西安的涉外清真接待饭馆。后来,由于营业房年久失修,白蚁蛀蚀,从1974年6月起被迫停业长达14年之久。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42.jpg

    感受它 适应改革潮流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45.jpg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温暖的春风,给民族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老孙家”饭庄借改革的东风迈出了发展的步伐。1987年国家提出要恢复和保护商业老字号,在上级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端履门老店旧址,新建三层楼重新开业;1990年新楼落成,穆斯林民族特色使“老孙家”大放异彩,逐步从经营单一的牛羊肉泡馍拓展为经营部分清真菜品;1993年成立“老孙家”食品公司,探索地方特色饮食品种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同年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4年接收老字号“白云章”,改建为西北清真风味小吃城,开始涉足清真小吃和饺子宴的经营;1997年“西安饮食”在深圳上市,“老孙家”成为全国首家以饮食为主的股份制公司分公司,同年接收天长大厦,经营菜品拓展到山珍、海鲜及西部清真大菜,成为首批国家特色级饭庄;1999年在东门外新建了“老孙家西部清真饮食苑”,内设餐饮、客房、小吃城;2010年搬迁至招商局广场,单店面积达12000平方米,在四楼还设立了“西部清真饮食文化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48.jpg

    在“西部清真饮食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着不少有关泡馍这一陕西特殊美食的实物档案,如历代的泡馍碗、泡馍所用香料、泡馍所用炊具等,还有不少有关泡馍的档案文化介绍。换言之,一个餐饮企业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博物馆,可见其昔日的辉煌,也可见“老孙家”善于对历史档案进行整理、保存、传承,这对陕西泡馍寻根问祖、探究历史脉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孙家”无愧于“陕西十大文化符号”这一殊荣。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51.jp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54.pn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457.pn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03.jpg

    祝福它 找到新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03.jpg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区域陈列着重要领导人的泡馍用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老孙家”参与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周总理宴请越南、英国等贵宾,刘少奇、周恩来夫妇、彭德怀、贺龙、习仲勋、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吃过“老孙家”。多年来, 除了“中华老字号”“陕西十大文化符号”,“老孙家”还获得过“中华餐饮名店”“中国5A级绿色饭店”“中国饭店业优秀民族品牌”“国际名小吃”“西安老字号”等荣誉。然而在“老”荣誉的基础上,面对众多异军突起的“泡馍品牌”,曾今风光无限的“老孙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06.jp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11.jp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15.jpg

    贾平凹做客“老孙家”,挥毫题词:“美食羊肉泡”;台湾著名烹饪教授胡玉春对“老孙家”的赠言所说:“六十年来久睽违,几番梦中把家回。今日欢聚‘老孙家’,原汁原汤没变味”,就是这样曾被交口称赞的味道,也经历过一段黑暗的历史。几年前有一度在网上流传过这样的说法,xx地方的“老孙家”真难吃,名头太虚。据负责人介绍,西安的“老孙家”目前只有两家正店,一为东关正街“老孙家”,二为永兴坊“老孙家”。加盟店两家,一是北院门“老孙家”,二是宝鸡“老孙家”,再无其他分店和加盟店。无论是树大招风也好,假借名头也好,还是恶意竞争,“老孙家”对此并未公开解释过。

    “摔碗酒”火了,“毛笔酥”火了,陕西的不少名小吃开始走“网红”的路子,“网红锅盔”“网红饺子”层出不穷,“老孙家”面对“网红”风潮来袭,也曾彷徨过,是否要跟随大趋势,最终经过研究,“老孙家”还是决定将古朴进行到底,将老手艺、老配方、老口味进行到底。

    在问到“老孙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时,负责人说,发扬独具特色的口味、传承丰富深远的文化内涵、保证健康营养的饮食产品、不辱西安饮食名片的神圣使命。

    祝福它,这个将“泡馍”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老企业能够焕发新的光彩。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18.png

    微信图片_20201019101521.jpg

    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的代表,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的雏形是西周时期的“牛羊羮”,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隋朝美食家谢讽在《食经》中就列有一款美食叫做“细供没忽羊羹”,称其味鲜美无比,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用“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来赞美羊肉泡馍的美味。盛唐时期来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中亚商人,在“古丝绸之路”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外域食品。定居长安的穆斯林在古代羊羹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使用了“图尔木”,也就是饦饦馍,便形成了今天的牛羊肉泡馍,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流传至今。

    “老孙家”牛羊肉泡馍的吃法

    “老孙家”牛羊肉泡馍的味道特点是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共分为四种烹制方法:一种是水围城,馍在中央,汤在四周,像秀水围绕锦城;第二种是口汤,就是汤汁较少,吃完碗底剩一口鲜汤;第三种是干泡,汤汁全部被馍吸收,没有一点汤;第四种是单走,一边吃肉喝汤,一边就着发面饼。无论哪一种吃法,味道都鲜美无比。同时,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食用时,先将香菜撒在泡馍上面,香菜具有杀腥提味的作用,随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放辣椒酱,辣酱刺激食欲,然后选定方位,循序渐进,始终从一处地方一点一点地品食,切忌来回翻搅,以保持牛羊肉泡馍的鲜味不变,有人把这种吃法比喻为“蚕食”。此外,吃完泡馍,也不要忘记吃几颗糖蒜以消腻清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常常吃得人汗气涔涔,余香满颊,餐后再喝一碗用肉汤烹制的高汤,可谓“原汤化原食”,顿觉异香满口,神清气爽,用咱们陕西人的话说,就是——忒色滴很!

    (部分资料图片由“老孙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