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抗美援朝运动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
1950年10月26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发出的当天。“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与“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朝鲜运动委员会”合并,改组成立以郭沫若为主席、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统一领导机构——“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后简称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1951年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普及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此后,全国各大区、分局纷纷响应,陕西省的抗美援朝运动随之在各地展开。
西安市各个行业群众的热情
工矿企业劳动者们
1951年,在全国各民主党派发表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后,陕西省的各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亦积极响应。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的感召下,以爱国主义实际行动为标志的生产竞赛在全省纷纷展开。铜川煤矿的煤产量在1951年超过当时任务的25%;西安铁路局一台机车先后安全行驶了四万公里;咸同机务段1110号机车首先实行循环运输制,三个月节省19.5台机车日;宝鸡、临潼机务段都在爱国竞赛中创造了行走十万公里安全无事故的成绩;西纺一厂的职工提前完成了1950年11月的增产任务,超原计划60.3%,全月布产量超过当月19%;当年的被服厂连续加班赶制被服制品,白天除十小时工作外,每晚还要加工两小时,他们一至喊出:“工厂就是战场、工位就是战位”口号。就连当时为数不多的在私营工作的职工们也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生产劳动中,他们改进工具、节省原料。西安大华纱厂工人朱兴宽,利用压力铳眼子,经过多次实验成功,每人每小时能铳出240张铁皮,超过以前7个人的工作效率。甚至有家面粉厂昼夜轮换加班生产,使面粉生产率一昼夜提高到930袋。
文化、艺术工作者们
陕西文联在1950年10月至12月间收到了19个抗美援朝题材的剧本。西安还举行了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民间艺人韩起祥、谢茂公、郭德军、李海舟、李国栋等分别创作并编唱了《抗美援朝》《中国人民的胜利》《七勇士》《赶群狼》等新书词。西安市春节曲艺宣传中全部都是《人民打野兽》《渔夫恨》等抗美援朝题材作品。陕西省有20多家剧院近2000人参加街头文化宣传表演,当时的著名演员王天民、王玉琴、苏育民等都走上街头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
政府及各机关团体工作者们
主动捐钱捐物,支持前线作战成为当时一种自发的社会热情。西安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劳动局在四五天内就募集了人民币600多万元,许多供给制干部还捐出了自己的保健费、老年优待金;西北文联主席柯仲平专门从他的稿费中捐献了人民币200万元;西安市第一中学全体师生捐献出了人民币260余万元;西北大学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捐出520余万元,还有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就连在西北第一荣誉军人教养院里的伤残军人们,也纷纷要求捐献自己的生活用品,并表示要加紧生产支援前线。该院的二大队四中队一分队二班全体同志还给志愿军总指挥彭德怀写信,他们在信中说:“现在我们的志愿部队已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和敌人拼命作战,是如何的艰苦呀!我们二班全体同志一至愿意节衣缩食,将我们的中灶饭改为大灶饭并要在今年加紧生产,以节约和生产所得,资助前线和朝鲜人民”。
妇女界
1951年1月5日,朝鲜妇女同盟主席朴正爱向全世界妇女发出声援。朴正爱的呼声,受到了中国妇女界的积极响应,陕西各界妇女更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她们利用生产间隙,在城市、乡村、街道组成了大小秧歌队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同时还积极召开座谈会,组织宣传队在街头小巷宣传“抗美援朝”。西安市的一名普通妇女张颖珍平日主要以卖油条为生,她每天提着卖油条的蓝子一边卖油条,一边宣传“抗美援朝”,甚至动员全家把抗美援朝的宣传品贴在门扇上叫儿子背着,由孙子敲着锣,她本人亲自讲演在街头宣传“抗美援朝”。还有很多妇女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捐出了自己的工资,甚至把自己的订婚戒指和珍藏的手饰也捐了出来。文艺界的妇女工作者纷纷组织义演和义卖,西安市文艺界在1951年捐出了500万元现金。
各个地、县的热情
丨渭南地区
蓝田县团员程子健积极宣传“抗美援朝”,仅他个人就发动了538人签名支援“抗美援朝”。渭南崇凝镇女共青团员郭淑蓝组织十个妇女三天内帮助干部拔完45亩谷杆,干部们感动地说:“青年人帮助咱们秋收,咱们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支援抗美援朝”。固市县(今故市镇)共青团员田芝兰组织30余名青年妇女,扭着秧歌一次就给合作社存棉2832斤,田兰芝个人还存棉422斤。在当地公粮的收缴工作中,合作社两天就收了1200余斤公粮。在当时的青年农民中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多打一石粮食就等于多杀一个敌人”。1951年的渭南市聚记纺织厂,工人们喊出了“车间就是战场,锭子就是枪杆,多接一个头就等于多杀一个美国鬼子”的口号,该厂当年突击生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白水的新兴煤厂,青年工人们的劳动竞赛同样开展得热火朝天,他们夜以继日地加班生产。在这些热情劳动的青年工人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怕美帝原子弹,单怕井内不出碳”。
丨榆林、商洛、宝鸡
榆林编印通俗宣传单向本区各地发出宣传。榆林市组织了干部、教员、学生等500人的宣讲队伍,赴农村、乡间进行宣讲,并且组织大型报告会,仅1950年10至1951年上半年约有10000人接受了教育。商洛的农民提出了“打井挖渠为增产,多收粮食援朝鲜”的口号,他们修渠引水加强农业生产,以辛勤的劳作支援抗美援朝。千阳县交通局交通管理站全体职工自愿捐出一日的工资支援抗美援朝。
丨汉中地区
南郑县的人民群众在接受“抗美援朝”运动的教育之后,在当年的征粮工作中,仅一天就给国家缴纳了42000多斤公粮。他们在交粮的同时高兴地说;“叫咱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吃饱穿暧,把美国强盗赶出朝鲜”。平利县丰狮区的丰垭、丰厚两村群众展开缴粮比赛。汉阴县余家河农民530人组成了32个送粮小组,将公粮晒干、簸净,争先恐后地送往粮站,仅两天内就完成了175000斤任务的91%,这样的交粮任务放在今天,对陕南山区的农村来说都是一个压力巨大的任务。但这些自己还饿着肚子的农民群众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辛勤所得。
刚刚建立的新中国,让当时每一位中国人民心中都充满了美好的愿望,每一位中国人都满怀着建设祖国、富强祖国的雄心。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捐钱捐物、发展生产,一切为了前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题。这些包含着爱国主义激情的鲜活事迹,即是昨天的时代见证,又是今天的时代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