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建党100年】党史上的“劳动节”

    作者:贺瑾 发布:2021-05-01( 浏览 1361 人次)


    微信图片_20210502101810.png

    第一个劳动节 毛泽东亲自修改口号及演说稿

    1950年5月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全国各地纷纷以游行集会、文艺表演等形式热烈庆祝这个节日,这其中以首都北京的庆祝活动更为隆重、热烈,更具代表性。

    微信图片_20210502102300.jpg

    1950年的5月1日,20万人走上北京街头游行,庆祝“第一个劳动节”。《大公报》5月6日刊登的通讯《跟我们的领袖在一起——记首都“五一”大检阅》中描写道:“5月1日的清晨,天上飘着暗云,一会儿开始降着蒙蒙细雨。11时未到,远从郊区来的,从工厂、机关、学校、作坊、家庭来的,战士们、工人们、学生们、市民们打着各色彩绸旗幡、巨像标语,带着满心欢喜向天安门附近各指定地点集中。雨越来越大了,但是带着一片嘹亮歌声与锣鼓声的队伍越来越多了,20多万人参加游行的队伍,在(下午)2时以前完全按照总指挥部指定地点有秩序地排列成队,等待接受人民领袖的检阅。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各院、部、会、署、行主要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负责人300余人检阅了游行队伍。下午3时,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聂荣臻宣布游行开始,120发礼炮齐鸣,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歌》,当游行的人们看到毛泽东主席时,兴奋异常、欢呼雀跃。五个半小时大家热情不减,口号声此起彼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五一劳动节万岁’‘世界持久和平万岁’,喊声冲破黑夜的长空,它将化为建设新中国保卫世界和平的一股强韧的力量!”

    鲜为人知的是,天安门广场上大家所呼喊的五一节口号是由毛泽东亲自修改的。1950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一共38条,明确地提出了有关政策和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如第一条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的文章介绍,口号的初稿是由胡乔木起草的,先送刘少奇审阅。1950年4月18日,刘少奇将修改稿报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于4月21日对其中的三条作了修改。一是将“坚决贯彻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经济政策”,改为“坚决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二是将“不动富农财产”改为“不动富农的土地财产”;三是将“台湾、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区的人民,努力协助全国解放事业的完成”,改为“台湾、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区的人民,准备一切可能条件,配合人民解放军的适时进军,解放自己,完成统一”。

    刘少奇在五一纪念大会上的演说稿,毛泽东也作了认真修改,并于1950年4月29日早上5时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予以说明,信中说:“报告略有些修改,修改的主要点如下:不要说‘今年是困难的最后一年’,因今后几年内都会有困难,而且仍将是相当严重的困难,不过将一年一年地减少罢了。其他说到困难‘很快就可以过去’的话都删掉了。举东北为例一段合并到前面一段去。国际形势一段说得策略一些。解释富农策略一段觉累赘,留待将来去说。纠正命令主义一段说得全面一些,并且不要太突出地去说财经干部。口号加了一句。如时间来得及,请于你讲后即可付印,送清样给我再看一次,然后发表。”

    毛泽东说的口号是指刘少奇讲话结尾处的口号,加上的一条是:“全中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团结合作万岁!”

    翻查档案,在我国的每个不同发展时期,“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标语口号都不尽相同,体现着时代特色。

    馆藏档案  “劳动节口号”变迁

    民国时期,就已经有庆祝“国际劳动节”,制作标语的传统,从1947、1948年的馆藏档案可以看出,彼时的“劳动节标语”或“劳动节口号”,主旨是发展工业革命、发展国民经济、完成建国大业,并强调工界是民主政治的先锋,谋求工人福利能充实建国力量等。

    微信图片_20210502102307.png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还未能快速发展起来,巩固胜利果实就成了首要任务。1953年的“劳动节口号”,大多变为“向反对战争的挑拨者,向为和平、民主和维护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人民致敬”“努力发展工业和农业、提高文化水平、团结各方力量”等,这一年的“劳动节口号”达到了55条。

    微信图片_20210502102315.png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自此以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联合起来夺取革命生产双胜利”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到了80年代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国、强国成为主要任务。1989年后,国务院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微信图片_20210502102320.png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我国“劳动节”的意义来说,团结、联合无产阶级劳动者都是不变的要义。标语、口号在党的各个历史阶段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广大劳动者听从党的召唤、凝聚广泛力量,投身到国家建设,更好地发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倒回1950年,刘少奇在五一纪念大会上的演讲报告满怀激情:“五一劳动节已被中央人民政府定为国家最重要的合法节日之一,并命令工厂、作坊、机关、学校和人民解放军的部队在这一天放假,人民的军队和警察不仅不会禁止人民举行庆祝与游行,相反,他们将和人民一道参加庆祝与游行……中国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从有史以来才第一次在自己政府的保护之下,在自由欢乐的情景之中,庆祝自己的节日。这怎能不使我们和全中国的劳动人民感到十分的兴奋和骄傲呢!”他在演说的最后指出:“如果我们的工作作风更好一些,我们的缺点错误更少一些,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团结全中国的人民,就能更高地鼓舞全国人民的热情,就能增加人民更大的力量,就能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更快地渡过目前的困难和创造美好的将来。而这一切,就正是我们在庆祝今年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所要求达到的目的。”从1950年我国劳动人民第一次庆祝自己当家作主,到现在党员干部用更扎实、谦卑的态度服务于人民,才真正实现了这个节日劳动人民至上的真实意义。

    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劳动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