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红色档案诵读展播】“志丹”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延安市志丹县档案局 发布:2021-07-28( 浏览 1329 人次)

    image.png

    “志丹”精神代代相传.mp3


    这里是红都保安将军故里,这里是继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赤色首都,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长眠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被伟大领袖毛泽东亲切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将军。

    追忆起那段烽烟似火的革命岁月,刘志丹与他的战友谢子长、习仲勋等一道,出身入死,擎起红色大旗,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由陕北点燃,燎原到陕甘边和西北地区,形成西北之光,打造了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1936年2月,刘志丹率军东征,在攻打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为了纪念这位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始人,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原来的保安县改名为如今的志丹县。为深情怀念、永远纪念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志丹县政府顺应全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承载着刘志丹同志家属亲人战友的殷切期望,遂向陕甘宁边区政府崇文申报,请求将刘志丹遗骨迁回志丹安葬。刘志丹烈士陵园坐北向南,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1986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9月被确定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体验教学点;2005年4月被确定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确定为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12年10月被中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确定为陕西省廉政建设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3月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整个陵园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庄严肃穆,呈甲字形布置。由标识牌、大门、纪念堂构成的中轴线主干道贯穿南北干道,由踏步、坡道、缓台将游客由低至高引入陈列室,抬头便可见刘志丹革命事迹陈列馆,这是1998年由刘志丹将军生前挚友习仲勋所题写的。事迹陈列馆是在将军诞辰110周年由志丹县委县政府筹资重建并重新进行布展,分七个板块详细地讲述了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再继续往上走便是刘志丹将军纪念堂。途中会经过一条缓坡路,九组大平台,两边36根石柱,33个小台阶,这条小路寓意了将军牺牲于1936年,年仅33岁。纪念亭中央矗立的石碑上,刻着毛泽东在刘志丹将军牺牲六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