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档案见证毛泽东的信仰

    作者:讲解员 吴小佳 发布:2021-08-13( 浏览 1709 人次)

    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之信仰,成为一名坚定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展览“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第一篇——“信仰的力量”中所展示的一份档案中,我们便能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微信图片_20210815224452.jpg

    这是一份毛泽东在1956年亲笔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粗略看去并无特别之处,可是仔细观看后会发现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上面写的是1920年,比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时间1921年要早,这是为什么呢?

    微信图片_20210815224505.jpg

    毛泽东能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走上建党道路,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其中的作用,无疑是最为关键的。1918年8月和1919年12月,毛泽东先后两次来到北京,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毛泽东接触并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热心地搜寻和研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书籍,特别有三本书铭刻在毛泽东的心中,就是“亢慕义斋”所藏的《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建立起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0年5月5日,毛泽东抵达上海并在此度过了近两个月,期间他成了渔阳里2号陈独秀住宅的常客,当时陈独秀等人正在着手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向毛泽东介绍了建党构想,并就在湖南如何开展建党工作谈了建设性的意见,令毛泽东受教颇深。毛泽东后来自述:“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陈独秀致函毛泽东,建议在湖南也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给毛泽东寄来了《共产党》月刊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1920年11月,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在新民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彭璜、陈子博、贺民范6人,后来发展到10人。由于是秘密工作组织,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时间、地点、名称、组成人员等没有保存文字资料,其所有活动均未以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名义进行,而是以群众团体、公开合法机构以及个人名义进行。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八个早期党组织之一,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湖湘青年的革命热情。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大致可以分为建立早期地方组织和建立全国组织两个阶段,上海、北京、长沙、广州、武昌、济南、旅日、旅法等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称不尽相同,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有的叫“共产党小组”,但它们的性质相同,成员心中的信仰也相同,因此都是后来组成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解答这份档案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了,毛泽东作为党的重要创始人,将自己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时间作为入党之时,是合理的。

    《庄子》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他们没有口号,没有宣誓,惟有心中坚如磐石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青年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端,给予了当代共产党人无限启迪,我们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