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最简单的婚礼

    来源:“杨家岭的早晨”公众号20170405 发布:2021-08-17( 浏览 1068 人次)

    微信图片_20210817211209.jpg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就想:人这一辈子就结一次婚,一定要把婚礼操办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迎亲轿车一长串,宴宾酒席几十桌。好像婚礼越热闹,两个人的感情就越深,自己在社会上的威望就越高一样。也许你们不知道,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在结婚的这件事情上却是极其的简单。

    延安时期,由于受环境和条件所限,中央的一些领导同志不仅在生活上特别的艰苦,就连结婚时婚礼都办的异常简单。可是,用一块钱办个婚礼,这在延安时期的婚礼史上却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婚礼就是陈云和于若木同志的婚礼。

    1937年,陈云同志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他和于若木同志的相识、相知到相爱纯粹是偶然的。

    陈云从小时间起就有流鼻血的毛病,到延安后,由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加上工作又十分劳累,他的老毛病又复发了,组织上决定派人照料他。这一工作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邓洁具体负责安排。邓洁便把正在陕北公学上学的于若木调来照顾陈云同志。

    于若木来到陈云的住处后,开始悉心地照料着陈云同志的生活,但由于男女有别,她就在陈云的窑洞门口摆了一张办公桌。陈云有什么话要传达,或者要找医生等,于若木就替他去传话,没事的时候她就在那里看看报纸。

    刚开始的时候,她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没有别的想法,在护理陈云的这段时间,于若木对陈云产生了好感。两人最初只是相互介绍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也好让彼此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来比较熟悉了,谈的话题自然多了起来。于若木年轻活跃,喜欢唱歌,像当时在革命青年中流行的苏联歌曲《祖国进行曲》等,这些都是陈云最喜欢听的歌曲,于若木就经常给他唱。出生于上海青浦的陈云,小时候常跟娘舅去听书,听评弹就此成了他终身爱好。只是由于战争年代无暇顾及,外表沉稳干练的陈云,内心世界却是激情澎湃的,他对于若木逐渐地产生了好感并且爱上这位美丽聪慧的姑娘。有一天,陈云坦率地对于若木说:“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你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

    于若木正值情窦初开的豆蔻年华,在照顾陈云的这段日子里,她觉得陈云说话文雅办事沉稳,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出于女性的矜持,她没有当即表示同意,却也没有反对。

    这样,两个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不过婚姻毕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大事情,一向严于律己的陈云,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草率行事。毕竟,于若木的人生阅历还不够深。

    事有凑巧,于若木的二哥于道源来到了延安。陈云郑重其事地把于若木的二哥请来,向他很认真地说了他和于若木的婚事,征求二哥的意见。在陈云看来,于道源是于若木在延安惟一能找到的代表女方的家长,要和于若木结合,首先要征得他的同意。于道源也知道陈云是一个既老实又有很深革命资历的领导人,对这桩婚事也就欣然同意。

    经过简单的准备,陈云与于若木于1938年3月在延安正式结婚。他们的婚礼极为简单,在结婚的那天晚上,一向不喜欢铺张的陈云仅花了一块钱,买了些糖果、花生,请中央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热闹了一下就算是婚礼。

    这场简朴的婚礼,丝毫没有影响到二人婚后的生活。相反,于若木在婚后除了积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自觉地担负起照顾陈云生活起居的重任,使陈云能集中精力和时间处理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和配合,丝毫看不出在年龄、职务、能力上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和谐。夫妻二人的互敬互爱,曾经引来过不少人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