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年轻人应该具备两点:一是朝气蓬勃,二是谦虚谨慎。”毛主席的这几句话语,可谓尽人皆知,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经典之谈。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展厅里第三篇“组织的力量”里就有毛主席发表这篇演讲时的档案和照片。走进展厅,时光在这里停驻,仿佛还能听到毛主席亲切而又激昂的湘音,萦绕耳边、久久不绝。
这些话语,出自毛主席在1957年11月第二次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大学所做的一篇演讲。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两次都是访问苏联。11月17日下午,毛主席到达莫斯科大学,会见了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发表了这篇声情并茂的演讲,这些话语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青年人的心,无数青年受到毛主席这番话语的激励,成长为祖国的中坚力量,而他们再用同样的话语激励着自己的下一代,蕴含其中的不仅有语重心长、殷殷希望,更有自豪、自信和对祖国的感恩。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它就仿若一张白纸,怎样在白纸上绘出最美丽的蓝图,成为全中国人民都在思考的命题,学习苏联的先进模式,成为了当时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党中央、毛主席为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高瞻远瞩,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出大批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管理经验。这项工作被纳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十年规划。中央设立了由聂荣臻、李富春、陆定一组成的留学生领导小组,每年的选派人数、专业都由周总理亲自审批。从50年代到60年代向苏联派出了近万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1956年后又开始向与我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对选派留学工作都十分重视,亲自制定和审批派遣留学生的方针和计划,向留学生作报告、提要求,关心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重视留学生归国后的安排和使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说在革命年代里,李大钊为中国青年写下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是以振聋发聩之声唤醒了无数的青年,也唤醒了时代,那么在新中国的建设初期,毛主席发出了“青年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呼唤,成为了激励几代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些话语则使无数的年轻人从中获得了启发、汲取了力量,使他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该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努力奋斗中焕发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