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冬,中共陕南特委召开会议,研究如何配合红军行动的问题,被敌发觉,包围了会场。特委委员杨奠藩、偶彦明当场被捕,赵德懋等幸免于难,特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在尚无党组织活动的白色恐怖区建立革命组织,壮大革命力量,派赵德懋回故乡凤县开辟地下工作。
1933年2月,赵德懋在岳父翟象仪的帮助下,进人凤县西街小学任教,并先后发展白三复、马俊武、龙芳声等人人党。同年农历四月中旬,在凤州城西门外成立了中共凤县支部,赵德懋任书记。中共凤县支部成立不久,又先后发展双石铺初级小学校长窦煦、教员董汉士和西小学生王鹏、杨枝芳为中共党员。根据工作进展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陕南特委派共产党员陈庆五、陈小屏来凤县协助工作,分别被安排在西小任教务主任和双石铺初小任教员。随着革命力量的不断加强,赵德懋带领全体党员,以学校为阵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中共凤县支部成立后,赵德懋一边积极发展党员,一边组织党员和进步学生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租、抗税、抗捐、抗兵的“五抗”斗争。凤县地区的革命斗争轰轰烈烈展开了。同年农历9月19日,国民党凤县政府觉察西街小学有共产党员活动,派兵搜查,赵德懋被迫离开风县躲避,后在甘肃天水被捕人狱。在狱中,赵德懋不断向难友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成立了党小组,并计划暴动越狱。1935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一)深夜,赵德懋与其他共产党员一起,夺取了看守的6支长枪,组织100多名难友成功暴动越狱,成立了“陇南人民抗日第一支队”,后在带领队伍向陇南山区开进途中被国民党胡宗南部包围。赵德懋指挥队伍顽强战斗,积极突围,但终因寡不敌众,重陷敌手,英勇就义,时年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