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背后,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制度优势。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展厅的第七篇“制度的力量”中有关“窑洞对”的档案,充分说明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945年7月1日,应中共中央之请,黄炎培与章伯均、傅斯年等一行6人飞抵延安,进行参观访问。
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住的窑洞里作客。期间,黄炎培问毛泽东:“历史上,功成名就后‘政怠宦成’的、‘人亡政息’的、‘求荣取辱’的比比皆是,总之是没有能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能不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从延安回到重庆后,黄炎培以万分激动的心情和罕见的速度写成《延安归来答客问》,连同其访问延安的5天日记,以《延安归来》为书名出版。《延安归来》让长期接受国民党舆论洗脑的国统区人民耳目一新,在国民党媒体中被描绘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匪徒的共产党人,在黄炎培的笔下却是那样温文尔雅、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书中记录的黄炎培与毛泽东这段经典对话,被人称为“窑洞对”,成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
七十多年过去了,“窑洞对”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历史周期率”的拷问,留给共产党人诸多的思考和警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民主、监督和法治,让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历史周期率”才不会在现实和将来的中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