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老字号】听暮鼓晨钟 食“德发长”水饺

    来源:宣传处 作者:贺瑾 发布:2022-03-14( 浏览 3683 人次)

    4112823.png

    小小的饺子 长长的历史

    饺子的历史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说,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传下来的。东汉末年,年迈的张仲景返乡,正赶冬至,天寒地冻,他见白河两岸穷苦百姓缺衣少食,好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为了给乡亲们解除痛苦,他在南阳城东关搭棚盘锅,给穷人舍药治冻伤。他舍的药是用羊肉、辣椒、肉桂等一些热性食材熬成的汤,汤熬成后,把羊肉捞出来切碎,加葱、姜剁成馅,用圆面叶包成人耳型,煮熟后叫人们连吃带喝,既能治病,又能充饥。张仲景给这种药食起名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喝了此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也随之慢慢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年冬至,家家都仿照“娇耳”的样子做一种食品,称之为“娇耳”,又慢慢演变为“饺子”。至今,我国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在陕西,最早供应饺子宴的老字号要属德发长。德发长创建于1936年,店主名叫赵辑五。赵辑五,生于1894年,北京东郊西店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16岁起在北京前门外鱼市场当学徒,后与人合伙经营鱼庄,先后在北京、石家庄、郑州开设鱼店。1936年,他举家迁到西安,先选址于钟楼东南角(东大街279号)开设“德发鱼菜店”,经营鱼和蔬菜,后开始供应水饺,1937年后改名为“德发长饭馆”。赵辑五做生意讲诚信、重商德,改店名为“德发长”,便是取以德为本、赢得生意兴隆、长久不衰之意。店铺虽小,只有十几平米,可赵辑五做饺子却非常认真,并给自己定了八条规矩:选料严——精猪肉中加入生鲜牛肉,肥瘦适宜鲜嫩可口,非关中产的秦川牛不用,非临潼温泉水灌溉的韭黄、韭菜不用,非出味的老姜不用;制馅严——打馅时先将肉料清除筋络,洗净剁细,再分数次投放调料使肉茸充分吸收,既松软又成团;制皮严——面要反复揉压,周围薄厚均匀;包合严——收口不轻不重,外形美观;熬汤严——用上好骨头吊汤,水骨比例适当;佐料严——专用猪板油,葱姜成末状;煮饺严——要求汤水沸腾,下锅定量,随时翻拨,受热均匀;调味严——下盐一次准,咸淡刚适口。

    正是由于日复一日坚守这份自己定下的规矩,小店常常门庭若市,老西安人评价:“此店饺子不寻常,馅融春韭满口香,汤清润喉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岁月见证下的饺子馆

    4112628.jpg

    如今钟楼广场的德发长老店门头上的店名是原陕西省委书记赵伯平1961年所书,也正是这一年,德发长由钟楼东南角迁址西北角。

    1955年-1956年,全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一条原则是对私方人员在改造他们思想的同时,绝不能否定他们有益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此背景下,德发长顺利走上了“公私合营”的道路,原店主赵辑五被任命为德发长私方经理,其家属也被安排到本店工作。在1956年8月15日召开的全省工商界座谈会上,陕西省政府以德发长为例,要求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鼓励私方人员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赵辑五没有辜负政府的期望,凭着他的勤奋和能力,加上公私合营后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德发长的生意越来越兴旺。

    1961年,源于政府的扶植,德发长的经营面积从十几平米一下子扩大到近200平米,这在当年的西安算是具有相当规模了。1963年,德发长为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生产力,引进、使用了刹菜机。1966年,饺子机的使用,使饺子的产量大幅提高,从当时档案记载的数据看出:面粉的用量由原来每天使用100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以上。同年,根据国务院精神,德发长经营性质由私营转为国营企业。

    1995年,西安市政府进行旧城改造,德发长作为享誉古城的老字号,被特意规划安排在西安地标性建筑——钟鼓楼广场正中央,经营面积达到了3486平方米。

    4112643.jpg

    让饺子“变脸”是下了一番功夫的。1984年,食品研制人员三下宝鸡、六出潼关。三下宝鸡是为了做出更好吃的饺子,他们找到曾在“狗不理包子铺”学艺的老师傅,经三顾茅庐最终制出风味水饺;六出潼关是去同行处考察借鉴,到过北京的鸿兴楼饭庄、新风饺子馆,哈尔滨的老都一处,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铺,太原的一里香饺子店,沈阳的老边饺子馆等驰名的老店名店,尤其是鸿兴楼饭庄当年的元笼蒸饺,有四喜饺、三鲜饺、什锦饺等,一屉一馅,一馅一形,就连饺子边也各有讲究,有大折边、小折边、麦穗边和裂穗边等,这让研发人员深受启发,经改良创新,咱陕西自己的多样饺子出炉了。

    1984年德发长旗下的解放路饺子馆首次推出饺子宴。解放路饺子馆的前身是名为“菜根香”的夫妻小店,据说始创于50年代初,最初只是一间门面、三张桌子的小铺子,公私合营后经营品种由炒菜变为水饺,曾经兴旺发达过,因为历史原因,“菜根香”这个名字更改过“勤民”“向阳”。后西安饮食公司选派了新的领导,为其更名“解放”,大力开展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服务”活动,推出“五件事”“六到桌”“八照顾”“三水一巾”“十六方便”等一切为了顾客的优质服务内容,使每个到饺子馆进餐的客人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一时间,“解饺”名声大震,成了省市先进企业、优质服务工作标兵单位,更令人振奋的是,作为陕西的一面旗帜,被评为全国商业战线“十面红旗”之首。

    4112653.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解放路饺子馆推出的饺子宴以选料精良、口味独特、形态各异、工艺精湛闻名,一经面市,便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并很快风靡三秦内外。当时的品种有108个,组合成了“百花宴”“牡丹宴”“龙凤宴”“宫廷宴”“八珍宴” 5个档次,15个系列的宴席。

    4112706.jpg

    4112712.jpg

    职工们干劲儿十足,他们拍着胸脯说:“我们的饺子宴,要让外省人吃了说陕西好,让外国人吃了说中国好!”这一点他们做到了,德发长曾招待过多位国内外领导人、文化名人,都被花样饺子震惊,为中国饮食文化点赞,就连航天英雄翟志刚也曾风趣地称赞:“我们是‘神州七号’,你们是‘神州一绝’,咱们可都是‘神州牌’的啊。”

    饮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国关于饺子的饮食文化不胜枚举,比如饺子馅儿上,芹菜馅即为勤财饺、韭菜馅即为久财饺、鱼肉馅即余财饺、甜馅即添财饺等等;饺子的形状,元宝形,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麦穗花纹形,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饺子的摆放,有“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的说法,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叫做“圈福”;煮饺子不能乱搅动,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与摆放饺子之义相同,有的地区流传煮饺子时要专门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挣”了或“涨”了。这可真是从里到外、从头到尾都是文化啊。

    德发长尊重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饮食结合,推出养生的“二十四节气饺子”和“大秦岭四季养生饺子宴”。为了充分展示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为德发长饺子宴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还研创出了唐风今韵融合的“盛唐饺子宴”和具有陕西关中民风食俗的“关中风情饺子宴”等。把饺子文化发展到极致,并一代代传承下去,就是德发长人的最大心愿。

    4112718.jpg

    41128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