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浓眉慧眼,宽肩阔背,常袭一身粗布长袍;他,富有才华,说理透彻,言辞犀利,志向远大;他,组织农民抗粮抗款,发动三校教育改革,建立礼泉第一个党小组,担任礼泉第一任县委书记。他就是礼泉百姓口口相传“凌云步月气腾天,虎视龙骧闯大关”的秋步月。
年少热血忧国忧民 投身学运义无反顾
秋步月,字凌云,1902年11月出生于陕西省礼泉县李游村一户农民家庭。1914年,秋步月开始在邻村大同学校上学,1916年进入县城私立健行小学,随后转入县立高级小学读书。十三四岁,正是一位少年血气方刚的年纪,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满腔热血的秋步月开始逐渐从心底萌生出拯救劳苦大众的想法,这也是他立志要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开始。
1921年冬,他考入位于西安的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时年19岁。当时,李子洲、杨晓初、杨明轩等共进社成员来校任教,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浸染整个校园。秋步月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越发发奋学习,并和当时爱国社会活动家王授金相识,经常去王授金家聆听教诲。有了新思想新知识的灌注,加上他的勤学敏思,使秋步月成为了学校好演讲、善辩论的公众人物。1924年,陕西早期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魏野畴回陕任省立三中教务主任兼公民课教员。秋步月在魏野畴的指引下,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共进》等进步刊物,思想得到了洗礼,加入进步组织“共进社”,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逐步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1925年5月4日,省立一中学生踢足球时,与军阀吴新田士兵发生纠纷,大批士兵闯入校园追打学生,40多名学生被打伤。惨案发生后,秋步月立即加入驱逐军阀吴新田的运动中,他召集西安学联负责人张含辉等在省立三中召开大会,动员全校学生罢课,组织同学上街示威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揭露吴新田纵军行凶的罪恶事实。7月15日,驱吴斗争取得胜利。11月,秋步月从省立三中毕业留校。这时的秋步月,经过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已经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并于1926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3月下旬,他又加入省立三中的学生党支部,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将坚持陈腐的专制教育制度的省立三中校长王藩臣驱逐出学校。
1926年4月2日,刘镇华的“镇嵩军”由潼关直驱西安城下,企图重霸陕西。秋步月在西安党团地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对刘镇华围困西安的斗争。期间,他借用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壮语《还我河山》为名写下这样的诗句:
壮士饥食列强肉,
笑谈渴饮敌人心。
动员部队,
踏破敌人老穴,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建大同。
东亚和平,
吾们肩担。
集体安全,
我固坚。
秋步月手迹
1926年12月,陕西党团联席会议决定秋步月以筹建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回礼泉县建立共产党的组织。
领导农民抗粮抗款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1927年1月,秋步月回到礼泉,开始筹建共产党礼泉地方组织。
在秋步月回到礼泉的前四五年内,礼泉一直盘踞着地方军阀党玉琨,党玉琨驻扎礼泉期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他的重要帮凶就是时任礼泉县知事陈钟秀,陈钟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民怨极大。面对恶势力的黑暗统治,秋步月愤怒了,写下豪壮激越的诗句“指挥着人群,推翻这恶浊的范围”,铲除贪官恶吏陈钟秀。
秋步月手迹
2月17日,秋步月在县公馆召集全县各界40余人参加会议,正式建立国民党礼泉临时县党部。大会推选秋步月为常务委员,并向全县发出《礼泉县党部为陈案告礼泉民众书》,并成立“陈案委员会”。秋步月趁机组织演讲,建立农民协会,派人去西安、潼关面见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坚决要求处决陈钟秀。随后,冯玉祥迫于礼泉民众的呼声,即下令在西安将陈钟秀枪毙。
在反对贪官污吏的斗争实践中,秋步月响应中共陕甘区委提出的“党到农民中去”的号召,筑牢可靠的群众基础。在他的带领下,2月中旬,北三区第一区的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团成立,并展开与当地地主恶霸斗争的农民运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十多个村子建立了村农会和自卫团。随后,秋步月以县农民协会筹备处的名义,逼迫县府不得不减少部分苛捐杂税。1927年6月1日,陕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秋步月作为礼泉农民代表前去西安参加。大会期间,秋步月担任秘书处文书股主任,向大会作了礼泉农民协会筹备处的会务报告,又以特约代表身份向大会作了演讲,被大会选为省农民协会委员会执行委员。
1927年6月11日,陕西省农民协会编印的《陕西省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决议案及宣言》。在会议通过的《陕西省农民协会成立宣言》中把成立的陕西省农民协会比作农民的“慈母”和“家乡”,在党的关爱和组织下,武装起来,向恶势力冲锋!
在秋步月的坚强领导下,礼泉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截至1927年7月,全县建立了农协会筹备处,还建立2个区农民协会、60多个村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3500多人。同时建立90多个村农民自卫团,团员发展到2400多人,为后来的农民暴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任礼泉县委书记 改革教育传播马列
秋步月在担任国民党礼泉临时县党部常务委员期间,在发动群众铲除贪官、建立农会的同时,还着力改革教育。1927年2月,他担任私立健行小学的校长,积极推动教育改革,聘请进步教师来校任教,废除旧教育制度,建立新校务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建立学生联合会,领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化、新知识,马列主义的新风逐渐刮进了校园。1927年5月,他在健行小学建立中共礼泉第一个党小组,并担任党小组长。随着加入共产党的学生日益增多,健行小学成为当时中共礼泉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6月,秋步月根据陕甘区委的指示,在健行小学建立中共礼泉特别支部,并担任特支书记,7月,成立教师党小组,接着又在学生中发展党组织。由此,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礼泉几所主要学校的领导权,为后来礼泉革命斗争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10月,中共礼泉区委成立。11月上旬,根据省委指示,秋步月在健行小学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共礼泉第一届县委。秋步月被推选为县委书记。1928年1月,礼泉全县党员发展到90余人。秋步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和共青团陕西省委联合发出的《三个月组织工作计划大纲》的要求,在县立高小秘密改组中共礼泉县委,他仍担任县委书记,同时建立共青团礼泉县委。
发动礼泉农民暴动 坚持探索革命道路
1928年,陕西关中开始遭遇年馑,而军阀、官绅催粮逼款有增无减,群众反抗反动统治的欲望强烈。2月中旬,共青团陕西省委委员程士诚来礼泉,传达省委26号通告精神,并要求礼泉县党团县委要积极主动斗争,配合和策应渭华农民组织暴动。秋步月接到省委通知后,深感责任重大,立即着手准备。当时,新任礼泉县县长朱家骧刚到职,实行白色恐怖,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学生联合会负责人,面对此情,秋步月当即决定将党团县委机关由县城转移到县东乡阡东镇小学,后形势又趋紧张,党团县委机关转移到县东北乡山区的东坪村里,秋步月在此积极谋划农民暴动。
“阴森、杀气弥漫着天空,加着狂风怒吼,地面上的草木、都在生气勃勃动摇着,跃跃欲试。一切皆变,一切皆动,恰像弱小民族,怒吼起来,要与黑暗势力来一番英勇剧烈的肉搏!”时任礼泉团县委宣传部长杨居智在《大革命时期礼泉农民武装起义事略》中这样描述。当时,冯玉祥在潼关外军事吃紧,驻陕的冯军部队大都出关作战,关中各县武装去西安守城,县城空虚,是发动起义的绝好时机,4月29日,秋步月等在赵镇上堡子讨论草拟了《农民暴动决议案》,并发出通知,决定当日晚在县东乡金家寨的万缘寺召开党团县委扩大会议,部署暴动。当晚,党团员或农会、农民自卫团的骨干80余人到会。开会前,大家齐声高唱《国际歌》,歌声鼓舞着人们的战斗情绪。会议决定秋步月为暴动总指挥。5月1日,近2万起义农民荷着木杈扫帚、铁锨棍棒、大刀梭镖,带着对光明的向往,浩浩荡荡奔向礼泉县城,准备向恶势力来一次勇猛的冲刺。从早晨到下午,起义农民先后对北门、南门和东门发起围攻,但均遭到镇压。在此紧迫形势下,2日,秋步月出城寻找武装力量,协助攻城,临行将攻城指挥权交县委委员段育藩代理。恰在这时,匪徒带人出城来袭,虽然手持杈把、梭镖的农民和敌人展开了激烈地搏斗,但等秋步月赶回时,攻城队伍已被打散,礼泉农民暴动失败了。
礼泉农民暴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却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礼泉农民革命斗争的一次伟大实践。秋步月和他的农友们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0年,时任礼泉团县委宣传部长杨居智撰写《大革命时期礼泉农民武装斗争事略》中收录的《礼泉农民武装起义当时党团县委会负责人统计表》(此件为1951年6月抄撰)
1928年5月4日,在礼泉农民暴动失败后的第二天,秋步月因劳顿而显得消瘦了许多,但他意志却没有消沉,反而更加积极探索未来的道路。5月下旬,他给陕西省委派来礼泉视察的蒲克敏详细汇报了大暴动的经过,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决定恢复党团基层组织活动,展开新的斗争。10月下旬,秋步月听到陕西省委遭敌破坏的消息,深感处境更加困难。革命向何处去?道路向何处觅?在昼思夜想中,他秉笔直书“谁云宇宙阔大?何俺竟无处归宿!”
当他得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工农红军走上井冈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消息,他毅然决定要去井冈山寻找组织。
1929年1月上旬,秋步月来到湘赣边界寻找中央红军,但又得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军撤离井冈山,转移到赣闽边界的消息,万般无奈,只好返回。在继续寻找党组织的岁月里,他听说湖北黄麻起义后,农民自卫军编为工农革命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深受启发,遂于4月着手返回陕西。
以党为先抛头撒血 凌云步月革命不息
1929年5月,秋步月和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接上头,省委指示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7月,临时省委派中共西府区委书记陈云樵与秋步月取得联系,指示他继续恢复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武装。秋步月便召集陈嘉惠和参加过农民暴动的党团员10余人,研究收缴地方民团枪支和向兴平、乾县一带扩大农民武装问题。1930年1月上旬,中共西府区委军事工作会议在礼泉史德镇召开。会议决定恢复中共礼泉县委,任命秋步月为县委书记,兼任礼泉游击支队司令员。游击队的建立,使礼泉第一次有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这支革命的武装沉重打击了地主劣绅的反动势力,挫败了官府私摊滥派的势头。
反动当局为了消灭秋步月领导的革命武装,不惜采取更加卑劣的手法。礼泉新任反动县长谢鸿章一到任,就收买了土匪头子王振邦,委以清乡队队长,专门对付礼泉游击支队。此时,秋步月的游击队在县东乡沿村一带活动,游击队的指挥中心——张冉村只留下他和少数几个队员。1930年5月9日上午,王振邦秘密武装包围了张冉村,派心腹翟升子带领30余名匪徒,手握长短枪支向村内猛烈扑进。秋步月立即决定向纪村方向撤退,刚撤到纪村附近,他们就被翟升子带领的匪徒包围,不幸被捕。随后被匪徒杀害,并将他的头割下来,于当日下午在县城“示众”。秋步月牺牲时年仅28岁。
英雄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他的英灵永远不会泯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一个年仅28岁的青年还鲜活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活在人们的心中。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秉持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践行拯救劳苦大众的初心,他用鲜血和头颅铺就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基座。如今,在他的家乡礼泉县,人们忘不了这位礼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他是为了新中国诞生而将生命奉献的众多县委书记中的一个缩影,他的一生也见证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如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曲折发展过程。每每烈士公祭日,人们来到他的墓前,或祭奠、或瞻仰、或缅怀、亦或追思,入党誓词常常萦绕耳畔,这响彻百年的铮铮誓言,仿佛穿越时空,带着新时代的使命,激励我们筑牢信仰之魂,用一生去践行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