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的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这里有12孔窑洞、55间平房和1处防空洞,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这里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凤凰山麓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洛川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由志丹移居至延安,始住李家窑,后移至吴家院,移居至此后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陕甘宁边区政府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著作。
中共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时期,并度过了抗日战争的第一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成员把握历史机遇、审时度势,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政治上、组织上为迎接中国革命新的历史时期作了充分准备,并顺利实现战略转变。
在这里,毛泽东接见了不少国际友人,其中包括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
白求恩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房间里和毛泽东同志对面坐着,倾听着他从容不迫的言谈的时候,我回想到长征,想到毛泽东和朱德在那伟大的行军中怎样领着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从南方到西北丛山的黄土地带。由于他们当年的战略经验,使得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来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效力,从而挽救了中国。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着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白求恩到达延安后的第二天,就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毛泽东要会见他,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换上刚发给他的八路军灰布军装,仔细扣好每一粒扣子,又从皮箱的最底层拿出了一个皮夹,装在贴胸的衣袋里。毛泽东在凤凰山的窑洞里等待着白求恩,他穿着一身灰布棉衣,袖口和膝盖上打着补丁,脚上是一双八路军战士的棉鞋。
白求恩庄重地向毛泽东行了一个西班牙国际纵队的战斗军礼,接着将那个皮夹递给了毛泽东,那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的党证,毛泽东感动了,他体会到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片赤诚。他们热情地谈论着,毛泽东沉重地告诉白求恩,重伤员死亡得太多了,在后方的医院里根本没有头部或者腹部受重伤的伤员,他们在转移到后方的路上大多数就牺牲了。白求恩诚恳地建议道,在前线设立战地医疗队,重伤员中的75%就能救回来,毛泽东沉思片刻后说道:“白求恩同志,那就请您立刻组织战地医疗队吧。”
他们在窑洞中足足谈了三个小时。最后毛泽东坚定地告诉白求恩:“尽管日本在目前和最近的将来,可能获得一些暂时的军事胜利,但只要坚强地抵抗,中国必将在持久战中取得最后胜利。”
很快,在敌后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活跃着一支以一个外国人为首的八路军战地医疗队,在每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知道了一个伟大的、可敬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
不幸地是,在白求恩来华的第二个冬天,这位曾帮助无数重伤员战胜死神的人,却因为坏血病的侵袭而倒下了。在弥留之际,白求恩为自己在中国的工作作了如下总结:请转告加拿大人民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白求恩去世后,毛泽东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中写下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1月12日是白求恩纪念日,学习白求恩,纪念白求恩,传扬白求恩精神。
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毛泽东这篇《纪念白求恩》,以表达我们对国际友人深深的敬意!
“……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