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相传出现在北宋建隆三年春正月。当时,因皇太后崩逝,宋太祖心中悲痛不思茶饭。一天午后,他独自在宫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飘来,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只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煎食。已好几日未曾好好用膳的宋太祖被这股香味勾起了食欲,品尝之后,觉得焦脆软香,甚是好吃,便一连吃了4、5个。宋太祖问御厨这是什么,御厨却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铁锅,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
以上为传说,而锅贴这种美食真正有档案记载,是1941年的胶东锅贴。福山人王树茂由鲁赴辽,定居大连,将胶东传统锅贴结合当地习俗加以改进,使得这一美食流行起来。后来锅贴流传到了陕西,主要以大肉馅为主,成为陕西一方的特色美食。提起陕西的锅贴,本地人准异口同声叫得出一个名号——海荣锅贴。
本期“老字号”就翻开这家76年老店的档案资料,品一品这道非遗美食的故事。
白手起家 蓝田手艺落户西安城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17岁的蓝田农村少年宣海荣辞别了4年来含辛茹苦照顾自己的奶奶(宣海荣13岁时,父母双亡),孤身一人来到西安打拼。那时的宣海荣在西安举目无亲,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一身好力气,拉水蹬车,挑担叫卖,干的全都是大多数人不肯干的苦活儿、累活儿、脏活儿,但是生性憨厚淳朴的他知道,只要勤奋肯干,苦日子总会出头。
海荣锅贴第一代创始人宣海荣
经过10年的努力,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宣海荣终于在西安当时比较繁华的四府街东南角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土坯房。房子不大,也很简陋,但位置在当时西安商业中心南院门的不远处。宣海荣认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商业价值,再加上他和妻子王桂兰都来自有“勺勺客”之名(厨师之乡)的蓝田,开家小饭馆对他们而言不是问题。于是,这一年的腊月,一个供应锅贴和醪糟的小食摊在四府街北口出现了。真材实料、待人实诚、干净卫生、童叟无欺是这家铺子的特点。王桂兰后来回忆道:“当时这个铺子,一碗醪糟就卖三分钱,一个锅贴也是二三分钱,但是绝不克扣食客,赚得是辛苦钱,只为养家糊口。”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汗水与心血,宣海荣和王桂兰在“米贵,居大不易”的西安城里有了一处小小的立锥之地。
王桂兰
公私合营 海荣锅贴一度消失
宣海荣经营的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锅贴馆,只存活了不到 10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宣海荣成为了国营鼓楼锅贴馆的一名员工。1962年,刚刚40岁出头的宣海荣不幸因病去世,一个蓝田农村汉子在西安的奋斗史似乎画上了句号,这一道锅贴美食也大概率将不复存在了。
当时,中年丧夫的王桂兰为了维持家计,在一家小杂货店当售货员,靠微薄的工资收入支撑着整个家庭。但是自己和丈夫20多岁来到西安闯天地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两人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日子她没法忘记,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拼搏和坚守也是无法改变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路线。看到了这样的商机,凭着对传承的执念,王桂兰又萌发了重建锅贴馆的念头......
重新出发 续写新篇章
1989 年恢复经营的海荣锅贴小吃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王桂兰带着对丈夫的怀念,支持孙子宣建军在之前五味什字小吃店的旧址上重开小吃铺的想法,并且自己也参与制作、经营。经过几年的实践,1999年年初的一天,王桂兰对孙子说:“娃呀,小吃样样太多,做的样样多了,可能哪一样也做不到最好,咱干脆只做锅贴,把你爷爷的手艺传下来,咋样?”她还鼓励宣建军说:“大胆干,没事,世上从来就是有多粗的蟒,就有多大的洞!”就这样,承继宣家锅贴制作技艺的重任落到了宣家第三代宣建军的肩上。
宣建军索性以爷爷的名字,把重生的锅贴馆命名为“海荣锅贴馆”,以表示不忘根本。他感慨地说:“每天来到店门口,抬眼望去,爷爷的名字便映入眼帘,我明白,自己是站在前人的肩上向着更美好的前程攀登,感恩之心便油然而生,奋进之志便更加坚定。”宣建军把“锅小乾坤大、贴心日月长”的铭志之语张贴在店门两旁,又把“海纳百川,荣源诚信”这8个字确立为自己必须严格遵守的经营原则。他说,奶奶曾多次对我讲,“当年咱这个铺子,价格便宜但质量却从不马虎,我和你爷爷都是下苦人,靠卖锅贴糊个口,日子是艰难,可做生意绝对不能亏人”。如今,宣建军承继祖辈的事业,决心向顾客奉上真心、向社会展示诚信,延续和弘扬良好的家风。
诚信为本 将“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从1999年海荣锅贴馆重生至今,宣建军带领他的员工,始终坚守诚信为本、品质说话、价格亲民、珍爱品牌的经营理念,20年来初心不改。
2002 年海荣锅贴馆门头
海荣锅贴的和面、调馅和烹饪技艺独树一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馅料遴选了新鲜精肉和优质蔬菜,再加入骨汤髓油调和制馅,以比例不等的烫面、发面、油面糅合做皮,用锅底厚度三厘米以上、重达 160斤的铸铁平铛,以煎、炒、烹、炸等烹饪技法现做现卖。其外观特点为“金脊背,鱼肚皮”,做出来的锅贴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绿色健康,很快就在西安餐饮市场打出名号,一举成为名品。
2008年,宣建军在竹笆市开设了海荣锅贴馆第一家分店。2010 年宣建军成立了西安市海荣餐饮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宣海荣”商标。经过多年发展,海荣锅贴馆已形成了以锅贴为主打产品、陕菜小吃为辅的经营模式。
随着2012年10月西旺店的开业,海荣锅贴已经拥有了5家店面,80多名员工;2016年,海荣锅贴被列入“西安锅贴标准制定单位”;2017年,在中国饭店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华传统美食大会上,“牛肉韭黄锅贴”获得中华传统文化小吃金奖;2018年,海荣锅贴制作规程成为西安地方小吃锅贴的标准;2019年底,海荣锅贴被西安市商务局评为“西安老字号”,“牛肉韭黄锅贴”被评为“西安名吃”;2022年,“海荣锅贴制作技艺”被西安市碑林区批准入选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字号”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老一辈人对事业的认真态度。坚守着品质、责任、希望,今年已经100岁高龄的王桂兰老人,依然经常到五味什字海荣锅贴老店来看看准备工作做得好不好,尝尝第一锅锅贴的味道正不正。
“继续追梦人生,不辜负西安老字号、西安名吃的使命与担当,一代接一代地把非遗美食海荣锅贴传承接力下去,把一脉相传的技艺传承发展下去。”宣建军表示。未来,海荣锅贴将向着“打造百年老店、创造百年品牌”的目标坚定执着地迈进,守住老西安的烟火记忆与那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