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正是撸串儿的好时候,下班后三五好友,几瓶冰啤酒,一把滋滋冒油的烤肉上桌,一天的疲惫瞬间得到治愈。中国的地摊文化和夜市文化历史悠久,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久负盛名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的身影,随着近年来地摊市场的再次兴起,西安这座城市的夜晚别具魅力。烤肉——是西安人夜晚必不可少的美食,这不免让人想起始于1988年、从地摊经营中崛起、已风靡西安烧烤界35年的品牌——小杨烤肉。
1988年西安建设西路烧烤摊
80年代用一千元 建设路创业摆摊
小杨烤肉创立的时间并不长,1988年其创始人杨书升在西安建设路摆起了规模很小的烤肉摊。
杨书升出生于国家特级贫困地区陕西商洛市丹凤县的大山沟里,兄弟姐妹四人他是老大。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靠吃稀玉米糊和土豆,有时还需要借粮度日。为了改变命运,14岁的杨书升来到西安,靠给别人打小工炸油条生活,因为他特别勤快,常常早上不到三点就起床,老板就把烤肉的手艺教给了他。那时候每月60元的工资,加上要养活家里人,他每天省吃俭用,连一日两餐都吃不饱。不得已,杨书升离开了西安,到秦岭背过矿,到河南放过牛,直到有一年,自己下煤窑拉煤挣到了一千块钱,他激动地带着这血汗钱又来到了西安。
1988年5月,杨书升靠在小店里学来的手艺,在建设路的两棵大树下摆起了一个烤肉摊。个体经营不同于其他,为了能留住客人,杨书升只能加大串肉的量。八十年代西安的夜生活还没有那么丰富,很多夜市摊主凌晨2点就收摊,而杨书升每天都要摆到凌晨5点才收摊休息,回去睡两个小时又赶快起来去肉市买肉为晚上做准备。这样日复一日,尽管很累,却很开心,特别是当客人们一边吃一边说“小杨,你的烤肉好吃呀”,他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90年代“创卫” 街边地摊转入室内经营
1990年,西安首次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划》,号召社会力量配合此项工作。此后在 1991、1992、1995、1999年西安四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也为了将小杨烤肉的品牌延续下去,杨书升决定租一间门面继续开店烤肉,它是西安第一个由路边摊转入室内经营的烧烤企业。
1992年建设路门店
起初,大概是因为消费习惯的原因,那时候烤肉上不得厅堂,下馆子得吃点高档菜才对,小杨烤肉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然而成本却加大了很多。杨书升认为一是营业面积太小,二是品种单一,于是在2001年,他又将隔壁的一间门面也租了下来,扩大了营业面积,增加了小吃和中餐等,满足了客人的口味需求,许多老客人再次慕名而来,小杨烤肉的营业额又上去了。
兄弟同心 创建“烤肉+陕南菜”模式
中国有句老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005年,杨书升让二弟杨书贵和三弟杨书会一同加入经营,并将门店扩大到两层四间。二弟杨书贵有魄力、人缘好,三弟杨书会有手艺、肯钻研,杨家三兄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意越来越火。2007年1月,杨书升三兄弟的“西安众和餐饮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成为2014 年成立的“西安众和实业集团所辖公司”),从个体经营华丽转身,升级走向了“小杨烤肉”公司化经营发展壮大的轨道。公司标志以“众”字变形设计图案,形似三人手挽手,紧密团结、共创辉煌。经过一年努力,“小杨烤肉”的营业额翻了2倍,店面管理也一天比一天顺了起来。
2008年,众和公司开了第一家小杨烤肉直营分店。随着店面的增加与市场的变化,原来经营的川菜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广大客户的欢迎,店面的经营压力开始增大,必须突破现有的菜系重新定位。那年的春节,小有成就的杨家三兄弟回到家乡,受到了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许多人请求他们帮忙为家乡的孩子找一份工作。“为家乡做点贡献”——杨书升灵机一动,是否可以将家乡菜发扬光大,同时带动家乡土特产经济的发展。同年,众和公司在一家分店推出了“烤肉+陕南菜”的小杨烤肉经营模式。
陕南菜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很多老乡的支持、顾客的认可和青睐。杨家三兄弟第一次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远比挣钱意义重大。
稳扎稳打,经历35年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艰苦创业,目前小杨烤肉在全省拥有40多家直营门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日接待客流量1万余人次,年接待客流量高达40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近2亿元。
小杨烤肉连续两年荣获“西安国际美食之都烧烤品牌示范店”称号,店面荣获“西安名店”,多个产品荣获“西安名菜”“西安名烧烤”称号,小杨烤肉羊肉串荣获“西安名吃”称号;先后荣获“中国连锁餐饮消费者喜爱品牌”“消费者信得过餐饮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餐饮行业模式创新突出贡献企业”;在疫情期间更是不遗余力,捐款捐物,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抗击疫情,服务社会,2020年荣获“抗击疫情先进企业”等;今年1月,获评“西安老字号”。
如今,小杨烤肉的目标是——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暑夜漫长、华灯初上。
走,再去撸一串咱陕西味美肉鲜的“小杨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