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档案故事】热剧解读《长安十二时辰》之一:讲的是不是有关档案的事儿?

    来源:宣传处 作者:贺瑾 发布:2019-07-21( 浏览 10554 人次)

     在每周日的【档案故事】栏目中,热剧解读是非常受欢迎的。最近,《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作为描写咱们本地的大剧,不少媒体从长安的美食、衣着、建筑进行了解读。然而,这部剧其实讲的是咱们档案人的事儿,你看出来了吗?

    兰台人=档案人?

    剧中,男一号李必与其老师何监(也就是靖安司的两位boss)对话时提到“兰台”二字,他们所说的兰台人是不是指我们现在的档案人呢?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32.jpg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37.jpg

    观剧可得,这里提到的兰台实际指的是皇朝的秘书省,其行使的就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我们后来所谓的“兰台人”的叫法,则是在汉朝兴起的。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秘书省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改称兰台,光宅年间改称麟台,唐中宗神龙年间又改回秘书省。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从东汉后期设立秘书监起,到南北朝升为秘书省,金元时期再降为秘书监,至明初被撤销,其历史长达1200余年之久。

    汉朝时则直接称中央档案典籍库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同时负责典校秘书或从事撰述。西汉成帝时,兰台令史曾有18人之多。汉代重视对档案典籍的收集,兰台典藏十分丰富。收录有皇帝诏令、臣僚奏章、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汉书》作者班固任兰台令史。

    正因有此历史渊源,如今的档案人才被成为兰台人。

    人物原型

    壹  何监=贺知章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40.jpg

    剧中靖安司的背后boss何监,是有历史原型的,这个从他口中常念的诗句就可以看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名句,而剧中描写的何监曾为太子的老师,以及告老还乡的剧情都与贺知章的历史原型相符。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42.jpg

    历史上的贺知章少时即以诗文知名。武周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从其为官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贺知章当年参与了修书、编史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现在档案人所做的编研工作;后来其成为秘书监,更是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兰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贰  李必=李泌

    剧中靖安司司丞李必,小小年纪、谋智过人,人送外号小狐狸,一身抱负誓要做宰相,爱好修道,遇事沉稳,是整个事件的幕后操盘手。他在历史上的原型则是自幼聪颖却官场起伏的李泌。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45.jpg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灵武,召李泌参谋军事。但他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唐代宗即位后,召为翰林学士。屡遭宰相元载、常衮排斥,出外任职。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年六十八。获赠太子太傅。德宗还曾加拜李泌为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

    可以看出,德宗时期李泌官至中书侍郎,圆了他的宰相梦,当年的中书侍郎为机要人员,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又因他被加拜为修国史,可见李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一位精通编研和为决策者献策的档案人。

    靖安司=档案馆?

    剧中靖安司是长安的情报中心,在历史上,靖安司并没有确凿记载,唐代负责长安街面治安维护的有金吾卫,负责判定罪责、处理大小政务的是京兆府,长安每个城坊都是封闭式,早晚定期关闭坊门,有牌楼负责观望报信。负责藏书的有秘书省,负责建言献策的有中书部门。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51.jpg

    (剧中靖安司工作人员时刻忙着翻“档案”)

    壹  厢房=库房

    “李泌亲自把张小敬带去靖安司的大殿。这里是整个靖安司的中枢所在,集结了各部精英,汇总各处军情,并加以推演;厢房里有一个庞大的库房,里面堆积着长安从六部到两市各个方面的卷宗,可以随时调阅。”这是原著中的一段描写,而剧中的靖安司厢房基本如原著所写,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柜子按照行列放置,每个柜门上都有标签写着存放卷宗的种类,长安从六部到两市各个方面的卷宗摆放有序。这不就像是咱们档案馆的库房吗?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54.jpg

    (靖安司的厢房类似档案馆的库房)

    这里都存放着什么样的档案呢?原著中这样描写:

    李泌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人都伸着脖子往外看,不由得发怒道:“你们还闲在那里看什么?马上去给我查!东西二市的过所市状、城门监的检录、各处街铺的讯报,都给我彻查一遍,快!”李泌一边说着,一边从旁边书架上取下一卷以红绸标签的书录,扔给张小敬。这是一卷长幅,上面横贴着一张张纸条。纸条上的笔迹都很潦草,长则百字,短则一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157.jpg

    而观剧可得,除了这些,靖安司还存放着历史上发生过的所有人和事情的记录,大到天子,小到一兵一卒一马;所有人的户籍,且每个人的样貌都有标注(据史料显示此为唐代真实户籍制度的还原);大街小巷的地图,剧中叫做舆图,并将主要街道做成沙盘,可以说,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档案资料,靖安司都有。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07.jpg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10.jpg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12.jpg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15.jpg

    正如我们的档案馆一样,走进来你会发现这里如宝库一般,信息量巨大。

    说靖安司像档案馆,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两处都怕火,这在剧中也专门有镜头体现。档案馆由于存放着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珍贵档案资料,防火是档案馆的第一要务。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17.jpg

    贰  大案牍术=做决策的大数据库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24.jpg

    剧中不只一次提到了一个概念——大案牍术,靖安司司丞李必在剧中凭借这个技术屡破玄机。剧中大案牍术的发明者是徐宾,一个八品主事,因为其出色的记忆力,以及对术数的刻苦钻研,研究出了一套以档案数据为基础的处理事务的方法,即为“大案牍术”,无论是破案调查找人,甚至预言未来,都可以做到,徐宾也被网友称为人形百度百科,其实说白了,他就是利用了档案的数字化并记忆而已。

    微信图片_20190721101226.jpg

    可以看出剧中“大案牍术”是以档案登记为基础的,是录入吏的基础工作。对于“大案牍术”来说,录入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差事,百姓家添丁新丧、婚配嫁娶、买卖奴婢等人口变动之事,都需进行登记,才能在需要用时及时调档。

    如今,档案部门已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数据库。随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积极开展,数据库里存放的资料将会越来越丰富,这定会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服务。

    未完待续......

    下一期,我将会接着大数据库这个话题,聊一聊剧中的数据来源地,扒一扒剧中那些与历史、档案、长安有关的细枝末节,大家敬请期待......